登录    注册    忘记密码

期刊文章详细信息

拉曼光谱法鉴定文物及艺术品中染料的研究进展  ( EI收录 SCI收录)  

Research Progress of Raman Spectroscopy on Dyestuff Identification of Ancient Relics and Artifacts

  

文献类型:期刊文章

作  者:何秋菊[1,2] 王丽琴[1]

机构地区:[1]西北大学文化遗产学院文化遗产研究与保护技术教育部重点实验室,陕西西安710069 [2]首都博物馆文物保护修复中心,北京100045

出  处:《光谱学与光谱分析》

基  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21175104)资助

年  份:2016

卷  号:36

期  号:2

起止页码:401-407

语  种:中文

收录情况:A&HCI(收录号:WOS:000370208400019)、AHCI(收录号:WOS:000370208400019)、AJ、BDHX、BDHX2014、CAS、CSCD、CSCD2015_2016、EI(收录号:20161102109662)、IC、INSPEC、JST、PUBMED、RCCSE、RSC、SCI(收录号:WOS:000370208400019)、SCI-EXPANDED(收录号:WOS:000370208400019)、SCIE、SCOPUS、WOS、ZGKJHX、核心刊

摘  要:中国是丝绸之路的发源地,染色历史源远流长。文物及艺术品中的有机染料蕴含着制作年代、原料来源、染色工艺及保存状况等丰富的信息,但因染料成分复杂、含量低、易于降解,其鉴定一直是文物分析领域的难点。拉曼光谱作为一种指纹光谱在文物及艺术品中染料分析方面具有独特的优势。系统阐述了显微拉曼光谱法(MRS/μ-Raman)、近红外傅里叶变换拉曼光谱法(NIR-FT-Raman)、表面增强拉曼光谱法(SERS)、共振拉曼光谱(RRS)法的原理、特点、局限性以及在染料鉴定中的研究进展和发展方向;分类归纳总结出了黄栀子、姜黄等染料的拉曼光谱特性;对比分析了紫茜素在采用不同波长激光器激发下的荧光现象;介绍了以自制的灰绿色银胶颗粒为基底,联合薄层色谱(TLC)分离技术及SERS鉴定茜草中的色素,表明银溶胶微粒产生的表面增强效应可显著降低拉曼光谱荧光背底。指出拉曼光谱作为一种快速、便捷的结构定性测试手段在文物和艺术品染料分析中应用前景广阔,提出多种拉曼光谱技术相结合、拉曼光谱技术与分离技术相结合以及拉曼光谱技术与远距离传导技术相结合是拉曼光谱技术的发展趋势。

关 键 词:拉曼光谱 文物 艺术品 染料 鉴定  

分 类 号:O657.3] K854.2[化学类]

参考文献:

正在载入数据...

二级参考文献:

正在载入数据...

耦合文献:

正在载入数据...

引证文献:

正在载入数据...

二级引证文献:

正在载入数据...

同被引文献:

正在载入数据...

版权所有©重庆科技学院 重庆维普资讯有限公司 渝B2-20050021-7
 渝公网安备 50019002500408号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