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录    注册    忘记密码

期刊文章详细信息

稻田非鳞翅目害虫靶标农药对稻螟赤眼蜂的安全性评价    

Safety Assessment of Pesticides Targeted at non-Lepidopteran Rice Pests to Trichogramma japonicum(Hymenoptera: Trichogrammatidae)

  

文献类型:期刊文章

作  者:王子辰[1,2] 田俊策[2] 王国荣[3] 郑许松[2] 臧连生[4] 张大羽[1] 吕仲贤[1,2]

机构地区:[1]浙江农林大学农业与食品科学学院,临安311300 [2]浙江省农业科学院植物保护与微生物研究所,杭州310021 [3]杭州市萧山区农业局,杭州211203 [4]吉林农业大学生物防治研究所,长春130118

出  处:《中国生物防治学报》

基  金:国家"973"计划(2013CB127600);国家水稻产业技术体系(CARS-01-17)

年  份:2016

卷  号:32

期  号:1

起止页码:19-24

语  种:中文

收录情况:BDHX、BDHX2014、CAB、CSCD、CSCD2015_2016、JST、RCCSE、WOS、ZGKJHX、ZR、核心刊

摘  要:稻螟赤眼蜂在水稻上用于防治鳞翅目害虫。为了了解稻田常用非鳞翅目害虫靶标农药井冈霉素、三唑酮、吡蚜酮、印楝素、毒死蜱(仅指用于防治稻飞虱)对稻螟赤眼蜂的影响,本研究通过药膜法和卵卡浸渍法分别测定了以上5种农药对不同发育阶段稻螟赤眼蜂的影响。药膜法结果显示毒死蜱对稻螟赤眼蜂成蜂的LC_(50)为0.382 mg/L属于极高风险性,三唑酮LC_(50)为49.539 mg/L属高风险性,其余3种为低风险性(井冈霉素LC_(50)>10000 mg/L、印楝素LC_(50)>25000 mg/L、吡蚜酮LC_(50)>2000 mg/L);卵卡浸渍法结果显示毒死蜱处理成虫前各虫态赤眼蜂均对其羽化率和羽化蜂畸形率造成显著影响,井冈霉素、三唑酮和吡蚜酮处理后均显著降低羽化率,其中井冈霉素处理幼虫期和蛹期,三唑酮和吡蚜酮处理除预蛹期外,各虫期均造成羽化蜂畸形率升高,印楝素处理后则与对照无显著差异。因此,在稻螟赤眼蜂释放期应减少井冈霉素、吡蚜酮的使用,禁止使用三唑酮和毒死蜱,在防治稻飞虱时推荐使用对稻螟赤眼蜂安全的农药,如印楝素。

关 键 词:水稻  农药 稻螟赤眼蜂 安全性评价

分 类 号:S476.3]

参考文献:

正在载入数据...

二级参考文献:

正在载入数据...

耦合文献:

正在载入数据...

引证文献:

正在载入数据...

二级引证文献:

正在载入数据...

同被引文献:

正在载入数据...

版权所有©重庆科技学院 重庆维普资讯有限公司 渝B2-20050021-7
 渝公网安备 50019002500408号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