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录    注册    忘记密码

期刊文章详细信息

多基因联合分析棒束孢属Isaria(Ascomycota,Cordycipitaceae)系统发育关系    

Multilocus phylogenetic analyses of the genus Isaria(Ascomycota, Cordycipitaceae)

  

文献类型:期刊文章

作  者:代永东[1] 虞泓[1] 曾文波[1] 杨俊媛[1] 何璐[1]

机构地区:[1]云南大学中草药生物资源研究所云百草实验室,云南昆明650091

出  处:《菌物学报》

基  金:国家教育部博士点基金项目(20125301110001);国家火炬计划产业化示范项目(2013GH021540);云南省科技计划民营经济发展专项资金项目(2014XA051)~~

年  份:2016

卷  号:35

期  号:2

起止页码:147-160

语  种:中文

收录情况:BDHX、BDHX2014、CAB、CAS、CSA、CSA-PROQEUST、CSCD、CSCD2015_2016、IC、JST、RCCSE、ZGKJHX、核心刊

摘  要:对棒束孢属Isaria及近缘属物种开展5基因(nr SSU、nr LSU、tef-1α、rpb1和rpb2)测序并联合分析,结合Gen Bank相关类群序列,探讨棒束孢属系统发育关系,最终获得95个菌株、58个明确分类群的2–5基因序列。利用MEGA和Mr Bayes软件进行多基因聚类分析,结果表明棒束孢属多系起源于虫草菌科中,分3个不同分支。A支主要由Isaria cicadae、I.teniupes、I.coleopterorum、I.fumosorosea和I.cateniannulata等组成;B支包括I.poprawkii、I.locustica、I.javanica、I.amoenerosea和I.cateniobliqua;C支仅有I.farinosa。分支间被Cordyceps militaris、C.ninchukispora、C.pruinosa等隔开。棒束孢在形态上,主要以瓶梗基部膨大、尖端变细及孢子呈链状等特征与其他类群分开,但同时也发现有棒状分生孢子梗和单孢子类型。基于节点的分歧时间预测分析,推测棒束孢属首次分化于70Mya,但棒束孢属主要物种形成却在60–55Mya,且3个分支的棒束孢物种为快速同时形成,而后大多数类群表现遗传稳定。同时发现,与Isaria Clade A较近一支有粉被玛利亚霉Mariannaea pruinosa(C.pruinosa无性型)和蛹草蚧霉Lecanicillium militaris(C.militaris无性型);与粉棒束孢距离最近一支有Akanthomyces aculeatus(C.tuberculata无性型)和L.attenuatum(C.confragosa无性型),是两个不同的属征分类群,且相互间遗传距离较近。根据棒束孢属及其近缘种属形态特征的复杂性推测,棒束孢属在快速物种形成中,其近缘类群存在一定程度的丢失和选择性演化。

关 键 词:棒束孢属  多基因 多系  分歧时间 系统发育

分 类 号:Q949.32[植物生产类]

参考文献:

正在载入数据...

二级参考文献:

正在载入数据...

耦合文献:

正在载入数据...

引证文献:

正在载入数据...

二级引证文献:

正在载入数据...

同被引文献:

正在载入数据...

版权所有©重庆科技学院 重庆维普资讯有限公司 渝B2-20050021-7
 渝公网安备 50019002500408号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