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录    注册    忘记密码

期刊文章详细信息

我国玉米灰斑病菌遗传多样性的ISSR分析    

Genetic diversity analysis of Cercospora spp. by ISSR in China

  

文献类型:期刊文章

作  者:张小飞[1] 李晓[1] 崔丽娜[1] 邹成佳[1] 李菁[2] 龙永昌[3]

机构地区:[1]四川省农业科学院植物保护研究所,农业部西南作物有害生物综合治理重点实验室,成都610066 [2]西安文理学院,西安710065 [3]凉山州西昌农业科学研究所,西昌615000

出  处:《植物保护学报》

基  金:国家现代农业(玉米)产业技术体系(CARS-02-15);国家自然科学基金(31401702)

年  份:2015

卷  号:42

期  号:6

起止页码:908-913

语  种:中文

收录情况:BDHX、BDHX2014、CAB、CAS、CSCD、CSCD2015_2016、JST、RCCSE、WOS、ZGKJHX、ZR、核心刊

摘  要:为明确我国发生的玉米灰斑病菌地理差异及遗传结构,利用简单序列重复区间(ISSR)对玉米灰斑病菌遗传多样性进行了分析,并利用尾孢菌特异引物对分离自四川、云南、湖北、贵州等西南地区的16个玉米灰斑病菌菌株进行了分子鉴定。结果显示,通过ISSR标记筛选出10个扩增多态性好且稳定的通用引物,共扩增出81条DNA条带,均为多态性条带,扩增片段大小在200-2 000 bp之间,菌株遗传相似系数为0.19-1.00。在遗传相似系数为0.19时,供试菌株被聚为2大类群,来自西南地区和东北地区的菌株各自聚为一组,在DNA水平上表现出明显差异,认为是2类不同的致病类群。分子鉴定结果显示引起西南各地区玉米灰斑病的主要致病菌均为玉米尾孢菌Cercospora zeina。表明我国玉米灰斑病菌存在丰富的遗传多样性,ISSR标记可揭示出玉米灰斑病菌株间的亲缘关系及遗传差异性,可用于其遗传多样性研究。

关 键 词:玉米灰斑病菌 简单序列重复区间  遗传多样性  聚类分析

分 类 号:S435.131.4]

参考文献:

正在载入数据...

二级参考文献:

正在载入数据...

耦合文献:

正在载入数据...

引证文献:

正在载入数据...

二级引证文献:

正在载入数据...

同被引文献:

正在载入数据...

版权所有©重庆科技学院 重庆维普资讯有限公司 渝B2-20050021-7
 渝公网安备 50019002500408号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