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录    注册    忘记密码

期刊文章详细信息

不同桡骨远端骨折分型方法中骨折类型与预后功能的关系分析    

Associations between different classifications of distal radius fracture and function after recovery

  

文献类型:期刊文章

作  者:王古衡[1] 谢仁国[1] 潘张军[2] 茅天[1] 邢树国[1] 张昌军[1] 张宇轩[1] 李玉周[1]

机构地区:[1]南通大学附属医院手外科,226001 [2]江苏省宜兴市人民医院手外科,214200

出  处:《中华创伤骨科杂志》

基  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81071479);江苏省卫生厅“科教兴卫”工程重点人才基金(RC2011101);南通大学自然科学类科研基金(132030);南通大学附属医院院级课题(TDFY0323)

年  份:2016

卷  号:18

期  号:1

起止页码:74-78

语  种:中文

收录情况:BDHX、BDHX2014、CAS、CSCD、CSCD2015_2016、IC、JST、RCCSE、ZGKJHX、核心刊

摘  要:目的探讨不同骨折分型方法中不同桡骨远端骨折类型与预后功能的关系,分析各骨折类型预后特点及适合的治疗方法。方法回顾性分析2008年5月至2012年12月诊治并获完整随访的173例桡骨远端骨折的患者资料,统计桡骨远端骨折患者的性别、侧别及治疗方法选择的情况。研究根据术前X线片对每例骨折采用AO分型和Frykman分型方法分型,关节内骨折同时采用Mayo分型法进行分型,并统计各型的分布。末次随访时测量腕关节掌屈、背伸、桡偏、尺偏、旋前、旋后活动角度及手腕握力,并采用上肢功能评分表(DASH)评价上肢功能。结果173例患者术后获12~60个月(平均23.0个月)随访。AO分型C2型、C3型骨折患者的腕关节尺偏角(24.9°±8.2°、21.3°±7.3°)均明显小于A2型(33.3°±10.3°)与B1型(34.5°±7.6°),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各测量指标在Frykman分型中组间差异无明显统计学意义(P〉0.05)。Mayo分型Ⅳ型骨折腕关节掌屈角(39.7°±12.6°)明显小于关节外骨折(46.7°±10.4°)和Ⅰ型(49.2°±9.5°),Ⅳ型腕关节尺偏角(23.1°±9.3°)明显小于关节外骨折(31.3°±9.9°),以上项目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骨折线过关节面碎裂及移位明显者需以手术治疗为主,其中AO分型中C2和C3型需注意改善腕关节尺偏角,Frykman分型需重视伴有尺骨茎突骨折的处理,Mayo分型Ⅳ型需注意掌屈和尺偏角的恢复。

关 键 词:桡腕关节 桡骨骨折 功能恢复  分型  

分 类 号:R687.3]

参考文献:

正在载入数据...

二级参考文献:

正在载入数据...

耦合文献:

正在载入数据...

引证文献:

正在载入数据...

二级引证文献:

正在载入数据...

同被引文献:

正在载入数据...

版权所有©重庆科技学院 重庆维普资讯有限公司 渝B2-20050021-7
 渝公网安备 50019002500408号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