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录    注册    忘记密码

期刊文章详细信息

共生菌Wolbachia引起宿主细胞质不亲和的研究进展    

Research progress in cytoplasmic incompatibility induced by endosymbiont Wolbachia

  

文献类型:期刊文章

作  者:张艳凯[1,2] 张开军[1,3] 谢蓉蓉[1,4] 赵冬晓[1,5] 洪晓月[1]

机构地区:[1]南京农业大学昆虫学系,南京210095 [2]中国科学院动物研究所,北京100101 [3]西南大学植物保护学院,重庆400715 [4]江苏大学生物质能源研究所,江苏镇江212013 [5]南京大学生命科学学院,南京210093

出  处:《昆虫学报》

基  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31371944);公益性行业(农业)科研专项(201103020)

年  份:2015

卷  号:58

期  号:12

起止页码:1344-1355

语  种:中文

收录情况:AJ、BDHX、BDHX2014、BIOSISPREVIEWS、CAB、CAS、CSA、CSA-PROQEUST、CSCD、CSCD2015_2016、JST、PROQUEST、RCCSE、SCOPUS、WOS、ZGKJHX、ZR、核心刊

摘  要:Wolbachia是一类广泛存在于节肢动物以及线虫体内细胞质中呈母系遗传的共生细菌,能够在宿主中产生细胞质不亲和、孤雌生殖、雌性化及杀雄等多种生殖调控作用,其中细胞质不亲和是指被Wolbachia感染的雄性个体与未感染的雌性个体(单向不亲和),或者感染不同株系Wolbachia的雌性个体(双向不亲和)交配后不能或很少产生后代,或者后代偏雄性的现象。细胞质不亲和作用使感染的雌性个体在种群中具有很大的生殖优势,凭借这种生殖优势,Wolbachia能够迅速在宿主种群中扩张。细胞质不亲和的机理探索主要集中在细胞学水平上,其中广为接受的精子“修饰”和“拯救”理论认为,精巢中的Wolbachia能够修饰宿主的精细胞,使其不能和卵细胞正常融合,但是当母本感染相同的Wolbachia时,就能够将“修饰”过的精子细胞“拯救”过来,使其恢复与卵细胞的正常融合。而分子机理上的探索也开始在转录组、基因组和miRNA水平上对部分昆虫展开了研究。影响细胞质不亲和的因素有很多,包括宿主遗传背景、Wolbachia株系、Wolbachia基因型、共生菌密度(浓度、滴度)、雄虫年龄、环境因素以及共生菌在宿主生殖组织的分布等。近年来,人类也应用细胞质不亲和控制害虫(主要是蚊虫)和人类疾病,取得了较好的进展。

关 键 词:共生菌 WOLBACHIA 细胞质不亲和  宿主 生殖调控

分 类 号:Q965.8]

参考文献:

正在载入数据...

二级参考文献:

正在载入数据...

耦合文献:

正在载入数据...

引证文献:

正在载入数据...

二级引证文献:

正在载入数据...

同被引文献:

正在载入数据...

版权所有©重庆科技学院 重庆维普资讯有限公司 渝B2-20050021-7
 渝公网安备 50019002500408号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