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章详细信息
文献类型:期刊文章
机构地区:[1]浙江行政学院政治学研究所,浙江杭州311121
基 金:国家社会科学基金项目"马克思的生态文明思想及其当代影响"(11bks006)的阶段性成果
年 份:2016
卷 号:45
期 号:1
起止页码:5-11
语 种:中文
收录情况:BDHX、BDHX2014、CSSCI、CSSCI2014_2016、NSSD、RCCSE、RWSKHX、ZGKJHX、核心刊
摘 要:"将生态文明建设融入社会建设"的根本旨趣在于保护人民的生态人权。政府据此而进行的"生态社会建设"之民生工程具有重大意义,但其质底上只是"治标"工作,因为政府行为只是"生态社会建设"的"外因"。社会的主体是人民群众——他们是生态资源和产品的直接生产消费主体和废弃物的排放主体,因此,只有人民群众主动参与的"生态社会建设"才是"内因",才具有"治本"的意义。而既然人民群众是"生态社会建设"的主体,就要求每一个人都在其中扮演角色和承担责任;在社会公众所应承担的责任中,最重要者莫过于克服国人在工业文明时期养成的"消费主义"生活方式,这是社会领域中反生态文明的质底因素,不克服这种生活模式,生态文明就不能在根本上取代工业文明。据此,"将生态文明建设融入社会建设"的关键是:克服"消费主义"的生活方式。文章据此分析了"消费主义"在中国社会的具体成因及其危害,并提出了克服"消费主义"的"解构"性对策与"建构"性对策。
关 键 词:生态文明 生态社会建设 消费主义 生活方式
分 类 号:D61[政治学类]
参考文献:
正在载入数据...
二级参考文献:
正在载入数据...
耦合文献:
正在载入数据...
引证文献:
正在载入数据...
二级引证文献:
正在载入数据...
同被引文献:
正在载入数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