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录    注册    忘记密码

期刊文章详细信息

鄂尔多斯深部咸水层CO_2地质封存效果评价  ( EI收录)  

Performance assessment of CO_2 geological storage in deep saline aquifers in Ordos Basin, China

  

文献类型:期刊文章

作  者:谢健[1,2] 张可霓[1] 王永胜[3] 覃莉清[2] 郭朝斌[4]

机构地区:[1]北京师范大学水科学研究院,北京100875 [2]贺州学院建筑工程学院,广西贺州542899 [3]神华鄂尔多斯煤制油分公司,内蒙古鄂尔多斯017209 [4]同济大学机械工程学院,上海201804

出  处:《岩土力学》

基  金:国家能源应用技术研究及工程示范项目(No.NY20111102-1);国家科技支撑计划项目(No.2011BAC08B00)~~

年  份:2016

卷  号:37

期  号:1

起止页码:166-174

语  种:中文

收录情况:BDHX、BDHX2014、CAS、CSA-PROQEUST、CSCD、CSCD2015_2016、EI(收录号:20161302155159)、ESCI(收录号:WOS:000407752200020)、IC、JST、RCCSE、SCOPUS、WOS、ZGKJHX、核心刊

摘  要:中国首个陆上咸水层CO_2地质封存全流程示范项目于2010年正式实施。为更加清晰、准确地了解注入场地储层的注入性能和注入封存过程中可能遇到的潜在问题,基于场地储层结构和注入监测数据,采用储层多相流模拟软件TOUGH2-MP/ECO_2N对鄂尔多斯105 t/a CO2注入1 620 m以深的特低渗砂岩咸水含水层进行数值模拟,对储层的压力积聚和CO2羽体扩散的动态演化以及储层封存量进行评估。结果表明,所建立的模型比较准确地反映了实际注入过程和注入效果。3a注入引起的最大压力抬升小于15 MPa,CO2在含水层中总体呈均匀扩散,CO_2注入地下3a和53a后,羽体在刘家沟储层中的横向迁移距离分别为550 m和700 m左右。在目前的统注方案下,CO_2主要封存层位在储层上部的刘家沟组(埋深为1 690~1 699 m),其吸气量占整个储层封存量的80%以上,储层吸气能力具有由浅到深变差的特征。53a模拟期内,进入泥岩盖层的CO_2总量不及注入总量的0.05%。

关 键 词:碳捕集与封存  CO2地质封存 咸水层  

分 类 号:TU473.1]

参考文献:

正在载入数据...

二级参考文献:

正在载入数据...

耦合文献:

正在载入数据...

引证文献:

正在载入数据...

二级引证文献:

正在载入数据...

同被引文献:

正在载入数据...

版权所有©重庆科技学院 重庆维普资讯有限公司 渝B2-20050021-7
 渝公网安备 50019002500408号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