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章详细信息
1964—2014年柴窝堡湖面积的时序变化及驱动因素
Spatial-temporal Characterstics of Chaiwopu Lake Area Change and Its Driving Factors from 1964 to 2014
文献类型:期刊文章
机构地区:[1]中国科学院新疆生态与地理研究所,新疆乌鲁木齐830011 [2]柴窝堡管理委员会,新疆乌鲁木齐830076 [3]武汉大学测绘遥感信息工程国家重点实验室,湖北武汉430079 [4]浙江省地理信息中心,浙江杭州310012 [5]中国水利水电科学研究院,北京100038
基 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U1178302;41101041;41371419);新疆自然科学基金(2012211A102);科技部国际科技合作项目(2010DFA92720-04)
年 份:2015
卷 号:32
期 号:3
起止页码:417-427
语 种:中文
收录情况:BDHX、BDHX2014、CAB、CSCD、CSCD2015_2016、JST、RCCSE、ZGKJHX、核心刊
摘 要:以乌鲁木齐柴窝堡湖为例,根据Corona和Landsat遥感数据,提取近50 a湖泊水面变化的时间序列,利用激光测高卫星ICEsat/GLAS数据,提取2003—2009年水位变化信息,进而分析湖泊在气候变化和人类活动条件下的年、月空间变化特征。结果表明:柴窝堡湖水面变化分3个阶段:1964—2004年、2005—2010年和2011—2014年,其面积变化率分别为0.012 km2·a-1、-0.256 km2·a-1和-4.798 km2·a-1。水面变化由缓到急,并在2014年9月25日首现干涸,湖泊水体生态功能正在逐步丧失。湖泊水面的月变化在2005年以后逐渐明显,春季处于水面峰值,秋季处于低谷,多年的月变化曲线直观地反映了水面面积加速减退的趋势。湖面边界的空间变化与湖面水位的变化过程体现了"陡岸平底"的湖泊形态特征。2005年以前,湖水面积变化较小,而湖水水位变化相对明显;2005年以后,湖水面积显示有规律的加速缩减;2012年湖水边界退缩到湖盆底部后,湖水面积与地下水位变化呈现明显的相关性。驱动因素分析结果表明,1993年以后的地下水开采是湖泊水位与面积变化的主要动因,1999—2004年显著增加的降水减缓了湖泊水面的萎缩速度;而2004年以后,由于持续高强度地开采湖区地下水,湖泊的水量平衡被打破,导致了柴窝堡湖干涸的生态灾难。
关 键 词:湖水面积 湖泊水位 气候变化 驱动因素 乌鲁木齐
分 类 号:P343.3]
参考文献:
正在载入数据...
二级参考文献:
正在载入数据...
耦合文献:
正在载入数据...
引证文献:
正在载入数据...
二级引证文献:
正在载入数据...
同被引文献:
正在载入数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