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录    注册    忘记密码

期刊文章详细信息

全麻下颅骨牵引复位配合颈前路减压融合治疗下颈椎骨折脱位伴关节突交锁    

Skull traction with anterior cervical decompression and fusion for cervical fracture dislocation with shut down under general anesthesia

  

文献类型:期刊文章

作  者:陈举[1] 张朝春[1]

机构地区:[1]福建中医药大学骨伤学院,福州350122

出  处:《第三军医大学学报》

年  份:2016

卷  号:38

期  号:1

起止页码:93-96

语  种:中文

收录情况:AJ、BDHX、BDHX2014、CAB、CAS、CSA、CSCD、CSCD2015_2016、IC、JST、RCCSE、ZGKJHX、核心刊

摘  要:目的探讨全麻下颅骨牵引复位配合颈前路减压融合治疗下颈椎骨折脱位伴关节突交锁的临床效果。方法回顾性分析2010年3月至2013年3月我院收治的60例下颈椎骨折脱位伴关节突交锁患者的临床资料。其中单侧小关节突交锁23例,双侧小关节突交锁37例。56例合并脊髓损伤,神经功能按美国脊髓损伤学会的分类标准(ASIA)[1]:A型5例,B型21例,C型23例,D型7例。所有患者入院生命体征平稳后立即在全麻下行颅骨牵引,复位后行前路减压Cage融合钛板内固定术或损伤节段椎体次全切钛网植入植骨钛板内固定术。结果本组病例中,53例获得完全复位,成功率88.33%,7例达到90%复位,复位效果尚满意。所有患者完全复位,无大血管、食管意外损伤;5例术后出现轻度吞咽困难、声音嘶哑,予以激素、雾化治疗后逐渐恢复;2例ASIA A级患者于术后15、19 d死于肺部感染、呼吸衰竭。余58例患者均获得18~30个月随访,平均24个月。按ASIA分型,3例A型治疗前后无变化;B型21例,转为C型13例、D型5例;C型23例,转为D型13例,E型8例;D型7例,均转为E型。结论全麻下颅骨牵引复位配合颈前路减压融合治疗下颈椎骨折脱位伴关节突交锁是相对安全、有效的治疗方法。

关 键 词:全身麻醉  颅骨牵引 颈前路手术 颈椎 脊柱骨折  脱位 关节突交锁

分 类 号:R683.2] R687.3]

参考文献:

正在载入数据...

二级参考文献:

正在载入数据...

耦合文献:

正在载入数据...

引证文献:

正在载入数据...

二级引证文献:

正在载入数据...

同被引文献:

正在载入数据...

版权所有©重庆科技学院 重庆维普资讯有限公司 渝B2-20050021-7
 渝公网安备 50019002500408号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