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章详细信息
21世纪以来陕西生态足迹和承载力变化
The 21^(st) century ecological carrying capacity and footprint in Shaanxi Province
文献类型:期刊文章
机构地区:[1]西安理工大学经济与管理学院,西安710054
基 金:陕西省社会科学基金项目(12Q072);陕西(高校)哲学社会科学重点研究基地项目(107-0051102)和特色学科项目(107-5X1203);西安理工大学科学研究计划项目(科技创新类)(107-211418)
年 份:2015
卷 号:35
期 号:24
起止页码:7987-7997
语 种:中文
收录情况:AJ、BDHX、BDHX2014、CAS、CSA、CSA-PROQEUST、CSCD、CSCD2015_2016、GEOBASE、IC、JST、PROQUEST、RCCSE、SCOPUS、WOS、ZGKJHX、ZR、核心刊
摘 要:采用修正后的生态足迹模型测算了2000—2012年陕西省生态足迹和生态承载力。修正的工作主要体现在增加了包括废气、废水和固体废弃物科目的污染排放账户,确定了同全球平均产量表科目有差异、但能体现陕西地域特点的板栗、核桃、禽蛋、蚕茧、花椒、棕片及生漆7个科目的全球平均产量,并且测算了对应的生态足迹。结果显示,21世纪以来陕西省人均生态足迹从1.300 hm^2/人增加到3.077 hm^2/人,人均生态赤字由0.374 hm^2/人增加到2.176 hm^2/人,人均生态承载力从0.926 hm^2/人减少到0.901 hm^2/人。这些数据表明陕西已处于生态超载的状态,且有逐步加剧的趋势。万元GDP生态足迹由2.626 hm^2/万元减少到0.799 hm^2/万元,表明全省资源利用率正逐步提高,经济发展能力持续向好。这一观点从发展能力指数由3.191增加到6.842也可得到验证。陕西省生态足迹值的上升和生态承载力的下降导致了生态赤字的增加。究其原因,第一,陕北能源重化工产业的发展对煤、石油等矿物能源消耗加速;第二,关中城市群中城镇人口聚集、工业企业发展等带来的污染排放增速过快;第三,陕南矿物资源开采伴生的生态环境破坏加剧。为此,陕西省应把生态承载力作为推进新型城镇化、承接产业转移和规范产业发展的重要依据,严格控制省内地级市以上主城区人口数量,提高县城和重点镇的人口城市化率,把重点镇建设和避灾扶贫移民有机结合起来,建立能源重化工、矿物开采等行业门槛,执行节能减排目标机制。
关 键 词:生态环境 生态承载力 生态足迹 发展能力 陕西
分 类 号:F127] X22]
参考文献:
正在载入数据...
二级参考文献:
正在载入数据...
耦合文献:
正在载入数据...
引证文献:
正在载入数据...
二级引证文献:
正在载入数据...
同被引文献:
正在载入数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