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录    注册    忘记密码

期刊文章详细信息

一次入海气旋局地暴雪的结构演变及成因观测分析    

Case study of the cause and the dynamic structure for a small-scale snowstorm event associated with a cyclone

  

文献类型:期刊文章

作  者:杨成芳[1] 周淑玲[2] 刘畅[1] 郭俊建[1] 杨璐瑛[3]

机构地区:[1]山东省气象台,济南250031 [2]山东省威海市气象局,威海264200 [3]山东省气象局,济南250031

出  处:《气象学报》

基  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41175044;41475038);中国气象局关键技术集成与应用项目(CMAGJ2015M34);中国气象局预报员专项(CMAYBY2015-041);山东省气象局重点课题(2013sdqxz02)

年  份:2015

卷  号:73

期  号:6

起止页码:1039-1051

语  种:中文

收录情况:BDHX、BDHX2014、CAS、CSCD、CSCD2015_2016、JST、RCCSE、ZGKJHX、核心刊

摘  要:利用多普勒天气雷达、风廓线雷达、加密自动站、常规探空和地面等多种观测资料,对山东半岛东部地区一次局地暴雪过程的成因及动力结构演变特征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1)此次局地暴雪过程分为两个阶段,第1阶段为典型的黄河气旋槽前降雪,降雪强度弱,雷达回波自西南向东北传播;第2阶段降雪为气旋后部的海效应降雪,降雪强度大,1 h降雪量可达到大雪量级,雷达回波自东北向西南移动,较为少见。(2)第1阶段降雪发生在对流层中层有明显低槽、低层有气旋性环流和西南低空急流及地面有气旋的天气系统配置下,水汽来源于中国南海,降雪落区位于高空槽前西南低空气流的右前方和地面气旋的东侧。(3)第2阶段降雪发生在高空槽过后,冷空气自渤海海峡和黄海北部入侵,降雪区域低层的主导风向为东北风,东北风强于西北风,降雪的水汽和热量来源于渤海海峡和黄海,雷达回波自东北向西南移动,降雪落区位于低层的东北风中。(4)海效应降雪各时段对流层低层风场结构不同。降雪初期,山东半岛北部沿海地面存在γ中尺度低压环流,雷达径向速度上表现为低层有β中尺度涡旋,东部沿海有东南风与西北风辐合;强降雪时段,边界层内存在东北风和西北风的切变线,低压环流和切变线是造成强降雪的有利动力条件。该个例揭示了发生在黄河气旋后部、由渤海海峡和黄海影响产生的山东半岛海效应降雪,其风场结构、雷达回波移向、降雪落区与风场的关系及降水相态等和常见的典型渤海海效应降雪有明显差异。

关 键 词:黄河气旋 暴雪 海效应  观测数据分析  

分 类 号:P458.2[大气科学类]

参考文献:

正在载入数据...

二级参考文献:

正在载入数据...

耦合文献:

正在载入数据...

引证文献:

正在载入数据...

二级引证文献:

正在载入数据...

同被引文献:

正在载入数据...

版权所有©重庆科技学院 重庆维普资讯有限公司 渝B2-20050021-7
 渝公网安备 50019002500408号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