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录    注册    忘记密码

期刊文章详细信息

秦巴山连片特困区地形起伏与人口及经济关系    

Relationship of Terrain Relief Degree and Population Economic Development and Evaluation of Development Suitability in Continuous Poor Areas:A Case Study on Qinba of National Contiguous Special Poverty-stricken Areas

  

文献类型:期刊文章

作  者:周亮[1,2] 徐建刚[3] 林蔚[2] 杨林川[4] 孙东琪[5] 叶尔肯.吾扎提[5]

机构地区:[1]南京大学地理与海洋科学学院,江苏南京210093 [2]兰州交通大学测绘与地理学院,甘肃兰州730070 [3]南京大学建筑与城市规划学院,江苏南京210093 [4]香港大学工程学院,香港999077 [5]中国科学院地理科学与资源研究所,北京100101

出  处:《山地学报》

基  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基于CAS-CA建模的山地城市适应性规划分析方法研究"(项目编号51278239)~~

年  份:2015

卷  号:33

期  号:6

起止页码:742-750

语  种:中文

收录情况:BDHX、BDHX2014、CSCD、CSCD2015_2016、JST、PROQUEST、ZGKJHX、核心刊

摘  要:为了探讨地形要素对连片特困山区人口格局、经济布局和贫困程度约束作用,基于Arc GIS10.0空间分析技术与SPSS18.0统计分析工具,利用SRTM3-DEM数据,分别对中国典型贫困山区——秦巴连片特困区80个县区的地形起伏的空间特征,地形起伏与人口经济格局之间关系进行探析,并且对秦巴山区发展适宜性进行评价。结果表明:1.秦巴山区各县区地形起伏、人口密度、经济发展水平呈现出显著的由西北向东南方向递减的梯度空间规律。2.区域地形起伏与所在县区人口密度、三次产业结构存在显著的空间负相关,即地区地形起伏越大,人口密度越小,经济发展受限制越强,相反地形越平缓,经济活动则越活跃,人口的空间分布更为集聚。3.地形起伏度是决定区域经济发展的主导因素,但对秦巴山区深入研究发现,市辖区的人口分布与经济发展受地形起伏约束较小,究其根本原因是:市辖区在地方财政收入、基础设施投入力度、人才引进、资源支配、招商引资等方面存在明显的支配地位和集聚优势,较大程度上抵消地形对经济发展的限制。

关 键 词:连片特困区  地形起伏 人口经济 适宜性 秦巴山区  

分 类 号:K909]

参考文献:

正在载入数据...

二级参考文献:

正在载入数据...

耦合文献:

正在载入数据...

引证文献:

正在载入数据...

二级引证文献:

正在载入数据...

同被引文献:

正在载入数据...

版权所有©重庆科技学院 重庆维普资讯有限公司 渝B2-20050021-7
 渝公网安备 50019002500408号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