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录    注册    忘记密码

期刊文章详细信息

北京地区助产士人力资源及助产模式的现状调查及分析    

Investigation and analysis of midwives human resource and delivery mode

  

文献类型:期刊文章

作  者:杨美洁[1] 许亚红[2] 姜梅[3] 陈向韵[4] 李立梅[3] 韩翠存[5]

机构地区:[1]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妇产医院产科,100026 [2]首都医科大学护理学院护理学基础学系,100069 [3]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妇产医院护理部,100026 [4]首都医科大学护理学院母儿护理学系,100069 [5]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妇产医院产房,100026

出  处:《中华现代护理杂志》

基  金:2014年首都护理学研究专项课题(14HL12)

年  份:2015

卷  号:21

期  号:30

起止页码:3601-3605

语  种:中文

收录情况:JST、RCCSE、ZGKJHX、普通刊

摘  要:目的:调查北京地区医院产房助产模式及助产士的人力资源现状,分析不同助产模式下的助产士人员结构及人力配备情况,为助产士队伍的建设及合理配置提供参考。方法于2014年5—6月采用整群抽样法,使用自制的调查问卷对北京地区有独立产房的20家医院进行问卷调查,了解产房助产模式及助产士的人力资源现状,并进行分析比较。结果北京地区助产队伍的组成特点为年龄25~34岁的护士居多(59.5%)、助产士学历主要为大专(50.2%)和本科(41.7%)、助产士为非助产专业毕业(62.6%)、初级职称者(69.8%)居多。20家医院陪产率为90.0%,在产程陪产时间上72.2%是全程陪产,27.8%选择第一或第二产程陪产。助产士主要的排班模式是小组制占55.0%,三班倒占30.0%,弹性排班占15.0%。助产士1个班次工作时间为12~16 h的为45.0%,8 h为25.0%,24 h为20.0%,工作时间不一定为10.0%。不同助产模式医院的助产士配备类似,1张分娩床平均配备有(3.75±1.21)名助产士,1名助产士1年内需负责(137.92±73.09)名新生儿。结论北京地区的助产士队伍学历、职称水平有待提高,助产士的配比应结合不同的助产服务模式及工作量进行科学研究和配置,护理管理及教育人员应结合我国实际积极探讨规范的独立的助产士继续教育及培训体系。

关 键 词:助产士 人力资源 助产模式 继续教育 现状调查  

分 类 号:R473.71[护理学类]

参考文献:

正在载入数据...

二级参考文献:

正在载入数据...

耦合文献:

正在载入数据...

引证文献:

正在载入数据...

二级引证文献:

正在载入数据...

同被引文献:

正在载入数据...

版权所有©重庆科技学院 重庆维普资讯有限公司 渝B2-20050021-7
 渝公网安备 50019002500408号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