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录    注册    忘记密码

期刊文章详细信息

省级教育经费统筹改革的分配效果    

The Distributive Effect of the Overall Planning Reform of Provincial-Level Educational Funding

  

文献类型:期刊文章

作  者:赵力涛[1] 李玲[2] 黄宸[3] 宋乃庆[4] 赵怡然[5]

机构地区:[1]新加坡国立大学东亚研究所 [2]西南大学教育学部教育政策研究所,教授重庆400715 [3]西南大学教育学部,硕士研究生重庆400715 [4]西南大学教育学部基础教育研究中心,教授重庆400715 [5]美国宾西法尼亚州立大学教育政策系

出  处:《中国社会科学》

基  金:2010年度教育部哲学社会科学研究重大课题攻关项目“构建城乡一体化的教育体制机制研究”(批准号10JZD0041);2013年度国家社科基金年度重点项目“城乡一体化教育体制的社会支持系统研究”(批准号13ASH005);2013年度教育部哲学社会科学发展报告项目“教育体制综合改革发展报告”(批准号13JBGP040);2013年度西南大学教育学部科学研究规划重大攻关项目“教育体制综合改革与发展评价研究”(批准号2013ZGXM05)的资助

年  份:2015

期  号:11

起止页码:111-127

语  种:中文

收录情况:BDHX、BDHX2014、CSSCI、CSSCI2014_2016、NSSD、RCCSE、RWSKHX、SKJJZZ、ZGKJHX、核心刊

摘  要:2006年开始的义务教育财政体制改革建立了"经费省级统筹,管理以县为主"的义务教育办学体制。新体制对教育资源配置的影响,存在较大分歧。基于访谈和对西部某省所有小学2008—2013年校级数据分析,发现省级统筹改革是一个组合式改革,包括普惠性项目和特惠性项目,二者配置原则、受惠对象和分配效果均不同。利用普惠性投入保障基本的经常性开支需求,利用特惠性投入保障非经常性开支需求,尤其是薄弱学校的发展性需求以及贫困家庭学生的受教育权利。两类项目投入力度的相对变化,影响生均教育经费的城乡差距、地区差距和校际差距的变化方向和幅度,并有助于降低生均办学条件的不平等程度。教育投入需考虑薄弱学校的补偿性需求,省级统筹应根据学生流动以及学校实际情况,区分普惠式和特惠式经费投入,以确保特惠式投入精准到位,提升薄弱学校的办学条件和教育质量。

关 键 词:省级统筹 教育公平 城乡差距 地区差距  

分 类 号:G527[教育学类]

参考文献:

正在载入数据...

二级参考文献:

正在载入数据...

耦合文献:

正在载入数据...

引证文献:

正在载入数据...

二级引证文献:

正在载入数据...

同被引文献:

正在载入数据...

版权所有©重庆科技学院 重庆维普资讯有限公司 渝B2-20050021-7
 渝公网安备 50019002500408号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