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录    注册    忘记密码

期刊文章详细信息

西北地区不同间套作模式养分吸收利用及其对产量优势的影响    

Effects of nutrient uptake and utilization on yield of intercropping systems in Northwest China

  

文献类型:期刊文章

作  者:唐明明[1,2] 董楠[1] 包兴国[3] 卢秉林[3] 张炜平[1] 张美俊[2] 章芳芳[1] 李隆[1]

机构地区:[1]中国农业大学资源与环境学院/生物多样性与有机农业北京市重点实验室,北京100193 [2]山西农业大学农学院,山西太谷030801 [3]甘肃省农业科学院土壤肥料与节水农业研究所,兰州730070

出  处:《中国农业大学学报》

基  金:中央高校基本科研业务费专项资金(2014XJ031);国家科技支撑计划项目(2012BAD14B04,2012BAD14B10)

年  份:2015

卷  号:20

期  号:5

起止页码:48-56

语  种:中文

收录情况:AJ、BDHX、BDHX2014、CAB、CAS、CSA、CSA-PROQEUST、CSCD、CSCD2015_2016、JST、ZGKJHX、ZR、核心刊

摘  要:养分吸收和利用对间套作产量优势有重要影响,而西北地区近年来发展的间套作模式中养分吸收和利用研究较少。本研究采用田间小区试验,比较了西北地区新型间套作模式玉米/马铃薯、玉米/油菜、大豆/马铃薯、大豆/油菜和马铃薯/油菜的间作优势以及成熟期养分吸收量和利用效率对间作优势的影响。结果表明,玉米/马铃薯、玉米/油菜、大豆/油菜和大豆/马铃薯4种间作模式具有间作产量优势,经济效益高于相应单作。马铃薯/油菜间作无产量优势。玉米/马铃薯、玉米/油菜、大豆/马铃薯和大豆/油菜间作体系中作物氮、磷和钾养分吸收总量分别高于相应单作10%-41%、8%-21%和11%-34%;马铃薯/油菜间作体系作物氮、磷和钾吸收量分别低于单作35%、42%和63%。玉米/油菜和大豆/油菜间作作物氮、磷和钾的利用效率分别高出相应单作10%-21%、5%-7%和15%-17%;玉米/马铃薯间作氮和钾利用效率间作比单作低3%和4%,而磷利用效率高于单作21%;大豆/马铃薯间作作物氮、磷和钾的利用效率分别比单作低15%、3%和14%;马铃薯/油菜间作氮磷利用效率间作低于单作18%和4%,钾利用效率间作高于单作20%。本研究证明并非所有间作模式都具有间作产量优势,并且间作优势主要源于养分吸收量的增加。

关 键 词:养分吸收 养分利用 产量优势  间套作 生态位分离  

分 类 号:S344.2]

参考文献:

正在载入数据...

二级参考文献:

正在载入数据...

耦合文献:

正在载入数据...

引证文献:

正在载入数据...

二级引证文献:

正在载入数据...

同被引文献:

正在载入数据...

版权所有©重庆科技学院 重庆维普资讯有限公司 渝B2-20050021-7
 渝公网安备 50019002500408号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