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章详细信息
地方性形成过程中结构性动力与非结构性动力的关系——以曲阜地方性塑造过程为例
Relationship between Structural Forces and Non-Structural Forces in the Process of Locality Formation:A Case of the Process of Qufu′s Locality Making
文献类型:期刊文章
机构地区:[1]青岛大学旅游学院,山东青岛266071 [2]北京师范大学地理学与遥感科学学院,北京100875 [3]青岛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山东青岛266071
基 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41301135;41271152)
年 份:2015
卷 号:31
期 号:6
起止页码:120-124
语 种:中文
收录情况:BDHX、BDHX2014、CSCD、CSCD2015_2016、JST、NSSD、RCCSE、RWSKHX、ZGKJHX、核心刊
摘 要:地方性是指一个地方区别于其他地方的独特性。结构主义地理学者认为,结构性动力机制决定了某个地方在空间网络中的功能和地位,他们强调结构性动力机制的决定作用。然而后结构主义地理学者认为,尽管存在强大的结构力量,但是个体的能动作用也会改变地方性。目前尚未有研究成果明确地说明个体能动性与结构性动力之间的关系,而这正是该文的探索主题。以孔子故里曲阜为研究对象,采用经验主义的文献分析法,分析在曲阜地方性塑造过程中,结构性动力和非结构性动力的内容与关系及其背后的主体。结论如下:第一,在突破原有意识形态的意义上,孔子创立儒学体现了非结构的动力,这成为后续国库资金流向曲阜的动因。第二,历朝历代国家文化空间的建设目的是满足宣传国家正统意识形态需要,这是一种结构性的力量,它决定国家文化空间建设的财力分配去向。曲阜在尊孔兴儒的朝代里,获得国库拨付的大量资金,用以兴建大型建筑群等,这背后的主体是以帝王为首的官僚群体。第三,地方文化的形成和传承主要依靠地方居民。孔氏家族及其当地居民共同塑造了曲阜的地方文化,这是非结构力量的作用。这些非结构力量创造出来的地方性是吸引结构性动力下资金流动的源泉。若要曲阜文化价值在当今得到延续和提升,须调动国家与地方、政府与民间等多方面的积极性。
关 键 词:地方性塑造 结构性动力 非结构性动力 曲阜
分 类 号:C912[经济学类]
参考文献:
正在载入数据...
二级参考文献:
正在载入数据...
耦合文献:
正在载入数据...
引证文献:
正在载入数据...
二级引证文献:
正在载入数据...
同被引文献:
正在载入数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