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录    注册    忘记密码

期刊文章详细信息

基于HYSPLIT4的一次四川盆地夏季暴雨水汽路径和源地分析    

Analysis of a Summer Rainstorm Water Vapor Paths and Sources in Sichuan Basin Based on HYSPLIT4 Model

  

文献类型:期刊文章

作  者:王佳津[1,2] 王春学[3] 陈朝平[2] 任伟[4]

机构地区:[1]高原与盆地暴雨旱涝灾害四川省重点实验室,成都610072 [2]四川省气象台,成都610072 [3]四川省气候中心,成都610072 [4]山东空管分局气象台,济南250100

出  处:《气象》

基  金:中国气象局气象关键技术集成与应用项目(CMAGJ2014M48);四川省气象局青年基金项目(川气课题-2013-青年-2)共同资助

年  份:2015

卷  号:41

期  号:11

起止页码:1315-1327

语  种:中文

收录情况:BDHX、BDHX2014、CSA、CSA-PROQEUST、CSCD、CSCD_E2015_2016、JST、PROQUEST、RCCSE、ZGKJHX、核心刊

摘  要:利用四川省156站气象资料、全球同化系统(G13AS)资料,引入拉格朗日混合单粒子轨道模型(HYSPLIT4),定量分析了2013年7月7—11日四川盆地西部暴雨的水汽输送情况。结果表明:此次暴雨过程的水汽主要来自950和850 hPa,并且两者的水汽路径和来源有着显著差别。后向追踪1天,950和850 hPa的水汽来源大值区都出现在四川盆地区;追踪3天,950 hPa的水汽来源大值区仍然在四川盆地附近,但是850 hPa上则追踪到孟加拉湾东部;追踪到9天时,950 hPa的水汽主要来源出现在阿拉伯海到我国南海地区,850 hPa上则追踪到索马里半岛东部。总体上950 hPa的水汽输送路径有五条,其中两条是北方路径,另外三条为南方路径。850 hPa的水汽输送路径有两条,一条是北方路径,另一条是南方路径。定量分析指出,950 hPa的水汽源地主要有四个,其中阿拉伯海—孟加拉湾地区的水汽输送贡献率最大(44.1%),中南半岛—南海地区的水汽贡献率次之(33.1%),巴尔喀什湖地区(15.7%)和贝加尔湖地区(7.1%)的水汽贡献率相对较弱。850 hPa上的水汽源地也有四个,其中从阿拉伯海地区,沿南亚夏季风爆发路径而来的暖湿空气最重要(89.4%),其次从西北部巴尔喀什湖—贝加尔湖地区而来的干冷空气相对较弱(6.3%),而来自孟加拉湾(3%)和局地(1.3%)的水汽则非常少。

关 键 词:拉格朗日轨迹  水汽路径  水汽源地

分 类 号:P434[大气科学类] P426

参考文献:

正在载入数据...

二级参考文献:

正在载入数据...

耦合文献:

正在载入数据...

引证文献:

正在载入数据...

二级引证文献:

正在载入数据...

同被引文献:

正在载入数据...

版权所有©重庆科技学院 重庆维普资讯有限公司 渝B2-20050021-7
 渝公网安备 50019002500408号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