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录    注册    忘记密码

期刊文章详细信息

农村居民点功能演变的微尺度分析——山东省沂水县核桃园村的实证    

Functional Evolution of Rural Settlement Based on Micro-perspective:A Case Study of Hetaoyuan Village in Yishui County,Shandong Province

  

文献类型:期刊文章

作  者:张佰林[1,2] 张凤荣[1] 周建[1] 曲衍波[3]

机构地区:[1]中国农业大学资源与环境学院,北京100193 [2]天津工业大学管理学院,天津300387 [3]山东财经大学公共管理学院,山东济南250014

出  处:《地理科学》

基  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41271111;41301616);山东省自然科学基金项目(ZR2013DQ003)

年  份:2015

卷  号:35

期  号:10

起止页码:1272-1279

语  种:中文

收录情况:AJ、BDHX、BDHX2014、CSA、CSA-PROQEUST、CSCD、CSCD2015_2016、JST、PROQUEST、RCCSE、RWSKHX、SCOPUS、ZGKJHX、核心刊

摘  要:从微尺度考察农村居民点演变为解决当前农村发展中出现的问题提供了重要视角。构建农村居民点功能演变的分析框架,采用参与式农村评估(PRA)、GIS与遥感影像相结合方法,以山东省沂水县核桃园村为例进行实证。结果表明,农业生产功能一直是农村居民点生产功能的主导,但不同阶段有不同的内容。农业生计主导阶段(1949~1977年),农户以种植业为主要生计来源,利用庭院及房前屋后种植蔬菜;生计多样化阶段(1978~1999年),农户生计策略演变为种植、养殖和外出务工相结合,农户在宅基地内修建猪圈养猪,在庭院内散养家禽;生计非农转化阶段(2000~2012年),农户以种植和外出务工相结合为生计策略,将庭院硬化用来晾晒粮食、猪圈改造为储物间存放粮食和农机具。农村居民点用地一直以宅基地为主导,缺乏非农生产用地;随着生计成果的逐渐丰富,农户对农村居民点生活功能追求不断强化,表现在对住宅建筑材料的优化、居住空间的扩展及旧住宅的翻新。农村居民点内部土地利用结构及其功能承载状况是与农户生计需求相适应的,农村居民点整理应充分尊重这一客观事实。

关 键 词:农村居民点 生计 生活功能  农业生产功能  非农生产功能  核桃园村  

分 类 号:F321.1]

参考文献:

正在载入数据...

二级参考文献:

正在载入数据...

耦合文献:

正在载入数据...

引证文献:

正在载入数据...

二级引证文献:

正在载入数据...

同被引文献:

正在载入数据...

版权所有©重庆科技学院 重庆维普资讯有限公司 渝B2-20050021-7
 渝公网安备 50019002500408号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