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录    注册    忘记密码

期刊文章详细信息

替米沙坦对冠心病合并高血压患者血管内皮功能及炎症因子的影响    

Effect of Telmisartan on vascular endothelial function and inflammatory factors of patients with coronary heart disease and hypertension

  

文献类型:期刊文章

作  者:兰行远[1] 徐尚华[1]

机构地区:[1]福建省南平市第二医院心内科,福建南平354200

出  处:《中国医药导报》

基  金:福建省卫生厅医学创新课题(2011-CX-35)

年  份:2015

卷  号:12

期  号:33

起止页码:142-145

语  种:中文

收录情况:CAS、JST、RCCSE、ZGKJHX、普通刊

摘  要:目的 探讨替米沙坦对冠心病合并高血压患者血管内皮功能及炎症因子的影响。方法 选取2012年3月~2014年3月南平市第二医院心内科收治的冠心病合并高血压患者204例,按随机数字表法将其分为A、B、C组,各68例。在冠心病常规治疗的基础上,三组给予不同类型降压药控制血压,A组给予替米沙坦80 mg口服,1次/d;B组给予贝那普利10 mg口服,1次/d;C组给予硝苯地平缓释片10 mg口服,1次/d,均持续6个月。治疗前、治疗6个月后观察血压、血清内皮素-1(ET-1)、血清一氧化氮(NO)、高敏C反应蛋白(hs-CRP)、白介素-6(IL-6)、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水平,颈动脉彩超监测颈动脉内膜中层厚度(IMT)。结果 治疗6个月后三组SBP、DBP均较治疗前明显下降(P〈0.05),但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A组IMT较治疗前明显降低(P〈0.05),B、C组IMT与治疗前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三组治疗6个月后IMT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A组IMT明显低于B、C组(P〈0.05)。治疗6个月后三组ET-1、NO与治疗前比较及组间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A组ET-1明显低于B、C组(P〈0.05),A组NO明显高于B、C组(P〈0.05)。治疗6个月后三组TNF-α、IL-6、hs-CRP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A组TNF-α、IL-6、hs-CRP明显低于B、C组(P〈0.05)。结论 替米沙坦治疗冠心病合并高血压可以有效控制患者血压,并具有降低患者颈动脉IMT、改善内皮功能和抗感染作用。

关 键 词:替米沙坦 血管内皮功能 炎症因子 冠心病 高血压

分 类 号:R541.5] R544.1]

参考文献:

正在载入数据...

二级参考文献:

正在载入数据...

耦合文献:

正在载入数据...

引证文献:

正在载入数据...

二级引证文献:

正在载入数据...

同被引文献:

正在载入数据...

版权所有©重庆科技学院 重庆维普资讯有限公司 渝B2-20050021-7
 渝公网安备 50019002500408号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