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录    注册    忘记密码

期刊文章详细信息

改水前后内蒙古饮水型砷中毒病区人群砷暴露临床特点分析    

Clinical characteristics of drinking-water type endemic arsenism in population lived in the diseased areas before and after water improvement in Inner Mongolia

  

文献类型:期刊文章

作  者:郭志伟[1] 武克恭[1] 宋炜[2] 杨卫红[3] 韩晓红[4] 李艳红[1] 夏雅娟[1]

机构地区:[1]内蒙古地方病防治研究中心,呼和浩特010031 [2]内蒙古杭锦后旗疾病预防控制中心 [3]山东省德州市疾病预防控制中心 [4]内蒙古乌兰察布市疾病预防控制中心

出  处:《中华地方病学杂志》

年  份:2015

卷  号:34

期  号:11

起止页码:813-815

语  种:中文

收录情况:BDHX、BDHX2014、CAB、CAS、CSA、CSA-PROQEUST、CSCD、CSCD2015_2016、EMBASE、IC、JST、SCOPUS、ZGKJHX、核心刊

摘  要:目的了解改水前后内蒙古饮水型砷中毒病区人群砷暴露临床特点,评估饮水型砷中毒自然发展对人体的影响及人为干预效果。方法在内蒙古饮水型砷中毒病区,选择巴彦淖尔市杭锦后旗的4个村作为调查点,分别在2004(改水前)、2010(完成改水)、2014(改水后)年,对调查点居民的皮肤损害情况进行跟踪随访,同时测量其血压和心率。砷中毒皮肤损害分度依据《地方性砷中毒诊断标准》(WS/T211-2001)。结果2004、2010、2014年分别调查病区居民229、122、161人。2004年砷暴露人群皮肤损害临床分度主要为正常和可疑,分别占调查人数的61.6%(141/229)和22.7%(52/229)。2010年,人群皮肤损害临床分度可疑占31.1%(38/122),轻度及以上者占48.4%(59/122),与2004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68.53,P〈0.01)。2014年正常和可疑者分别占46.6%(75/161)和39.8%(64/161),与2010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45.22,P〈0.01)。2010年对91例2004年体检过的居民进行复检,其中皮肤损伤减轻12例,占13.2%(12/91),加重52例,占57.1%(52/91)。2014年对47例2010年体检过的居民进行复检,其中皮肤损伤减轻25例,占53.2%(25/47),加重9例,占19.1%(9/47)。两阶段皮肤损伤转变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28.66,P〈0.05)。2004、2010、2014年砷暴露人群的收缩压和舒张压分别为(132.19±21.21)、(126.99±18.32)、(147.69±22.65),(84.88±14.13)、(76.52±10.08)、(84.39±13.89)mmHg,与2004年相比,2010年收缩压和舒张压均降低(P均〈0.05);与2010年比较,2014年收缩压和舒张压均升高(P均〈0.01)。2004、2010、2014年砷暴露人群的心率分别为(76.05±12.56)、(78.86±11.69)、(82.05±11.26)次/分。与2004

关 键 词:砷中毒 饮水 结果评价  

分 类 号:R599.1]

参考文献:

正在载入数据...

二级参考文献:

正在载入数据...

耦合文献:

正在载入数据...

引证文献:

正在载入数据...

二级引证文献:

正在载入数据...

同被引文献:

正在载入数据...

版权所有©重庆科技学院 重庆维普资讯有限公司 渝B2-20050021-7
 渝公网安备 50019002500408号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