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录    注册    忘记密码

期刊文章详细信息

机插密度对不同类型水稻抗倒伏能力及产量的影响    

Effect of Mechanical-Transplanting Density on Lodging Resistance and Yield in Different Types of Rice

  

文献类型:期刊文章

作  者:许俊伟[1] 孟天瑶[1] 荆培培[1] 张洪程[1] 李超[1] 戴其根[1] 魏海燕[1] 郭保卫[1]

机构地区:[1]扬州大学农业部长江流域稻作技术创新中心/江苏省作物遗传生理重点实验室,江苏扬州225009

出  处:《作物学报》

基  金:国家粮食丰产科技工程项目(2011BAD16B03);国家公益性行业(农业)科研专项(201303102);江苏省科技支撑计划项目(SBE2015310569);江苏省农业科技自主创新基金项目(CX[12]1003.9)资助

年  份:2015

卷  号:41

期  号:11

起止页码:1767-1776

语  种:中文

收录情况:AJ、BDHX、BDHX2014、CAB、CAS、CSA、CSA-PROQEUST、CSCD、CSCD2015_2016、EBSCO、FSTA、IC、JST、RCCSE、SCOPUS、ZGKJHX、核心刊

摘  要:以籼粳杂交稻品种甬优2640、甬优1640,杂交籼稻品种丰两优香1号、新两优6380为材料,设置6个密度(A:31.7 cm×30.0 cm、B:22.2 cm×30.0 cm、C:17.1 cm×30.0 cm、D:13.9 cm×30.0 cm、E:11.7 cm×30.0 cm、F:10.6 cm×30.0 cm),比较研究不同机插密度对不同类型水稻抗倒伏能力的影响。两年试验结果表明,产量随密度的增加呈先升后降的趋势,籼粳杂交稻和杂交籼稻均以13.9 cm×30.0 cm处理产量最高。密度对两种类型水稻影响也不完全一致,籼粳杂交稻在C^E密度下产量均高于10.5 t hm–2,且未发生倒伏或倒伏较少,能获得高产稳产;杂交籼稻只有在D密度下产量高于10.0 t hm–2,表观倒伏率较高,较难稳产。随着密度的增加,2个类型品种茎秆的倒伏指数逐渐增大,茎粗、单位节间干重、茎壁厚度都呈下降趋势。随着灌浆时间的增加,籼粳杂交稻倒伏指数先升高后降低,高峰值出现在抽穗后30 d,茎壁厚度、节间充实度、单茎茎鞘重先降低后升高,抽穗后30 d达最低值。杂交籼稻倒伏指数一直升高,茎壁厚度一直下降,节间充实度先下降,抽穗后30 d后略有下降或回升但不明显,单茎茎鞘重先降低后升高,抽穗后30 d最低,抽穗后30 d前后是发生倒伏的敏感时期。

关 键 词:籼粳杂交稻 杂交籼稻 产量  机插密度 倒伏敏感时期  抗倒伏能力

分 类 号:S233.71]

参考文献:

正在载入数据...

二级参考文献:

正在载入数据...

耦合文献:

正在载入数据...

引证文献:

正在载入数据...

二级引证文献:

正在载入数据...

同被引文献:

正在载入数据...

版权所有©重庆科技学院 重庆维普资讯有限公司 渝B2-20050021-7
 渝公网安备 50019002500408号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