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章详细信息
焉耆盆地北缘和静逆断裂-褶皱带中晚第四纪变形速率 ( EI收录)
LATE PLEISTOCENE SHORTENING RATE ON THE NORTHERN MARGIN OF YANQI BASIN,SOUTHEASTERN TIAN SHAN,NW CHINA
文献类型:期刊文章
机构地区:[1]中国地震局地质研究所,活动构造与火山重点实验室,北京100029 [2]长安大学,地质工程与测绘学院,西部矿产资源与地质工程教育部重点实验室,西安710054 [3]中国地震局地壳应力研究所,北京100085
基 金:全国地震重点监测防御区活动断层地震危险性评价项目(1521044025);国家留学基金委青年骨干人才培养项目(201304190004)共同资助
年 份:2015
卷 号:37
期 号:3
起止页码:675-696
语 种:中文
收录情况:AJ、BDHX、BDHX2014、CSA、CSA-PROQEUST、CSCD、CSCD2015_2016、EI、GEOBASE、GEOREFPREVIEWDATABASE、IC、JST、RCCSE、SCOPUS、ZGKJHX、核心刊
摘 要:焉耆盆地为南天山内部的一个山间盆地,盆地北缘发育1排第四纪新生褶皱带,即和静逆断裂-褶皱带。中晚第四纪以来,由于和静逆断裂-褶皱带的持续活动使得在褶皱生长过程中形成的多期洪积地貌面发生反向掀斜变形。利用高精度差分GPS,对褶皱带中部哈尔莫敦背斜区内的多期变形地貌面的地形形态进行了测绘,判定背斜的生长主要以翼旋转为主。利用背斜北翼不同地貌面的反向掀斜角度,分别计算了不同期次地貌面的隆升和缩短变形量。结合原地宇宙成因核素深度剖面法和光释光测年法,对背斜区内的F4,F3b,F2洪积台地面和T1阶地面的形成年龄进行了测定,发现背斜在距今约550ka、428.3+57.6-47.2ka和354.3+34.2-34.8ka不同时段的平均隆升速率从0.31±0.24mm/a下降至0.15±0.02mm/a,同时背斜北翼的翼旋转速度也呈逐渐减小的趋势。但背斜自起始变形开始,缩短速率却大致保持恒定为约0.3mm/a。而这一恒定的缩短速率与现今横跨和静逆断裂-褶皱带所观测的GPS速率具有很好的一致性,说明在天山内部的哈尔莫敦背斜区,短尺度的GPS速率可以代表长尺度的地壳应变速率,同时反映出山体内部一系列断层和褶皱构造在吸收和调节整体变形量时也起到一定的作用。
关 键 词:宇宙成因核素定年 第四纪 活动变形 和静逆断裂-褶皱带 天山
分 类 号:P315.2]
参考文献:
正在载入数据...
二级参考文献:
正在载入数据...
耦合文献:
正在载入数据...
引证文献:
正在载入数据...
二级引证文献:
正在载入数据...
同被引文献:
正在载入数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