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录    注册    忘记密码

期刊文章详细信息

韭菜迟眼蕈蚊的羽化节律与产卵习性    

Emergence rhythm and oviposition behavior of Bradysia odoriphaga

  

文献类型:期刊文章

作  者:周琳[1,2] 李俊领[1,2] 王冬兰[2] 陆梦晓[2] 冯发运[2] 余向阳[2]

机构地区:[1]河南农业大学植物保护学院河南省新型农药创制与应用重点实验室,河南郑州450002 [2]江苏省农业科学院食品质量安全与检测研究所,江苏南京210014

出  处:《河南农业大学学报》

基  金:公益性行业(农业)科研专项(201303027)

年  份:2015

卷  号:49

期  号:4

起止页码:482-487

语  种:中文

收录情况:BDHX、BDHX2014、CAS、CSCD、CSCD_E2015_2016、JST、ZGKJHX、核心刊

摘  要:为明确韭菜迟眼蕈蚊(Bradysia odoriphaga Yang et Zhang)成虫的羽化规律和产卵习性,采用滤纸保湿培养皿法,在室内观察了韭菜迟眼蕈蚊成虫的羽化节律及温度、不同性比对成虫寿命和产卵量的影响。结果表明,韭菜迟眼蕈蚊成虫羽化高峰期出现在开始羽化后的5~10 d,每日的羽化主要集中于2∶00—10∶00,其中雌虫的羽化高峰期集中在4∶00—10∶00,雄虫则在2∶00—8∶00和18∶00—24∶00出现2个小高峰。雌虫羽化后当天即可产卵,第2天产卵量最多,产卵高峰期出现在每日14∶00—24∶00。成虫寿命及有效卵量随温度升高而缩短,在15℃时寿命最长,未交尾雌、雄虫分别为11.9 d和10.7 d;交尾雌、雄虫寿命低于未交尾雌雄虫,分别为7.6 d和6.9 d;单头雌虫有效卵量平均为109.4粒;在30℃时寿命最短,未交尾雌、雄虫分别为2.6 d和2.9 d,交尾雌、雄虫则为1.9 d和2.7 d,单头雌虫有效卵量平均为49.4粒;在25℃时,不同雌雄配比的成虫寿命无显著差异,雌、雄虫平均约为2 d和4 d,单雌有效产卵量亦无明显差异。结果提示,韭菜迟眼蕈蚊成虫羽化和雌虫产卵具有明显节律性,不同温度对成虫寿命及有效卵量影响较大,不同雌雄虫配比对成虫寿命和产卵量影响不明显。

关 键 词:韭菜迟眼蕈蚊 成虫 羽化节律 产卵习性

分 类 号:S436]

参考文献:

正在载入数据...

二级参考文献:

正在载入数据...

耦合文献:

正在载入数据...

引证文献:

正在载入数据...

二级引证文献:

正在载入数据...

同被引文献:

正在载入数据...

版权所有©重庆科技学院 重庆维普资讯有限公司 渝B2-20050021-7
 渝公网安备 50019002500408号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