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录    注册    忘记密码

期刊文章详细信息

石家庄市秋季典型天气背景下重污染特征分析    

Pollution characteristic under typical weather background in autumn over Shijiazhuang

  

文献类型:期刊文章

作  者:陈静[1] 钤伟妙[1] 韩军彩[1] 王晓敏[1] 徐曼[2]

机构地区:[1]石家庄市气象局,河北石家庄050081 [2]石家庄市环境监测中心,河北石家庄050021

出  处:《气象与环境学报》

基  金:石家庄科技计划项目"石家庄雾霾天气监测预警技术研究"(131550363A);"重污染天气前兆‘强信号’及预警调控气象评估技术研究"(151550083A)和"面向设施蔬菜的气象灾害监测预警及调控关键技术研究"(12155443A)共同资助

年  份:2015

卷  号:31

期  号:4

起止页码:42-50

语  种:中文

收录情况:JST、ZGKJHX、普通刊

摘  要:利用石家庄市气象观测资料和环境监测资料,重点分析了2013年石家庄市两次重污染天气过程前期PM10及PM2.5污染物浓度快速升高的天气背景、气象要素、边界层特征和污染物输送后向轨迹,并利用20 m、86 m和200 m环境梯度观测资料探讨了PM2.5浓度随高度的变化。结果表明:当高空环流较平直,低空850 h Pa为弱偏南风,地面处于入海变性高压后部和暖低压底部时,形成东南高、西北低的气压场,在此种天气类型(暖低压型)影响下,石家庄市夜间逆温层厚,风速小,不利于污染物扩散,造成污染物在本地累积。白天主导风向为南至东南风,中午前后风速较大(≥2 m·s-1),湿度小(平均相对湿度<55%),周边污染物在地面及低空偏南风的作用下向石家庄市输送明显,污染物浓度随风速增大振荡上升,霾加重。太行山地形对污染物汇聚起重要作用,本地污染和周边污染叠加,导致石家庄市污染物浓度升高较快,AQI在24 h内上升幅度可达100以上,导致重度或严重污染发生。梯度观测表明,在重污染期间石家庄市污染层较厚,上层(200 m)PM2.5浓度高于下层(20 m),在暖低压天气背景下此现象更明显,说明上层PM2.5污染不仅来源于本地污染,外来输送也起一定作用。

关 键 词:天气形势  太行山地形  污染物输送 梯度观测  

分 类 号:X16]

参考文献:

正在载入数据...

二级参考文献:

正在载入数据...

耦合文献:

正在载入数据...

引证文献:

正在载入数据...

二级引证文献:

正在载入数据...

同被引文献:

正在载入数据...

版权所有©重庆科技学院 重庆维普资讯有限公司 渝B2-20050021-7
 渝公网安备 50019002500408号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