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录    注册    忘记密码

期刊文章详细信息

诗歌隐喻的“动”与“静”——以苏轼《饮湖上初晴后雨》为例    

  

文献类型:期刊文章

作  者:冯晓娟[1] 魏俊轩[2]

机构地区:[1]四川省广安第二中学校,四川广安638001 [2]西南交通大学外国语学院,成都610031

出  处:《黑龙江教育学院学报》

年  份:2015

卷  号:34

期  号:9

起止页码:112-113

语  种:中文

收录情况:NSSD、普通刊

摘  要:苏轼的《饮湖上初晴后雨》是赞颂西湖美景的名篇,诗中共有三个隐喻,而前人对该诗的研究大多集中在写作手法、艺术特色、意象构建、诗歌教学等方面,对诗歌隐喻的研究相对较少。基于此,在莱考夫(Lakoff)隐喻理论的基础上,根据诗歌隐喻的不同理解过程,对该诗中隐喻的"动"与"静"进行了分析。

关 键 词:诗歌隐喻 莱考夫  动  静  

分 类 号:I222.7]

参考文献:

正在载入数据...

二级参考文献:

正在载入数据...

耦合文献:

正在载入数据...

引证文献:

正在载入数据...

二级引证文献:

正在载入数据...

同被引文献:

正在载入数据...

版权所有©重庆科技学院 重庆维普资讯有限公司 渝B2-20050021-7
 渝公网安备 50019002500408号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