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录    注册    忘记密码

期刊文章详细信息

教学中“预设性”生成与“生成性”预设    

  

文献类型:期刊文章

作  者:余宗波[1]

机构地区:[1]湖北宜昌市远安县第一高级中学

出  处:《中学语文(大语文论坛)(下旬)》

年  份:2015

卷  号:0

期  号:5

起止页码:22-23

语  种:中文

收录情况:普通刊

摘  要:一、预设与生成关系的重新厘定 一直以来,人们都是将预设与生成作为一组对立的概念置于课堂的环境中加以讨论。其实,在当前对课堂教学改革反思的大背景下,我们应该跳出二元对立的模式来看问题。并不一定所有的问题都是要从对立走向统一或者最终消解才算是从根本上得到了解决。矛盾是伴随事物发展的始终的,它存在于相互联系的事物之间,同时也存在于同一个事物的内部。课堂教学,就是教师、学生及教学对象在特定的教学环境中发生的交互性活动,预设与生成的关系,从整个教学活动的高度俯瞰,二者是此消彼长的,互为独立的。其实又不尽然。预设与生成并不是完全异质、对立的,这只是一组相对而言的概念。从这个意义上来说,教育者在事前预设的时候,都要表现出一定的前瞻、开放、生成的意识;而在把握生成的过程中,亦要是有依据、有范围,有目的,而非盲目的生成。反观教学活动的各个环节,均是预设中包含生成,生成中折射预设。预设与生成,是统一在整个活动之中的,不可二分。可以这样说,预设,是“生成性”的预设;生成,是“预设性”的生成。类似于哲学中的“二律背反”。所以,我们要放开眼界,丰富预设与生成这一组概念的内涵,追求教学中的“大预设”和“大生成”。从某种意义上甚至可以说,预设与生成不仅仅是课堂活动中的关键要素,他们更是一种课堂思维、课堂理念。

关 键 词:课堂教学改革 预设性 生成性 预设与生成  事物发展  “二律背反”  教学环境 教学活动

分 类 号:G632.0[教育学类]

参考文献:

正在载入数据...

二级参考文献:

正在载入数据...

耦合文献:

正在载入数据...

引证文献:

正在载入数据...

二级引证文献:

正在载入数据...

同被引文献:

正在载入数据...

版权所有©重庆科技学院 重庆维普资讯有限公司 渝B2-20050021-7
 渝公网安备 50019002500408号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