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章详细信息
长江、黄河和辽河水系中华绒螯蟹野生和养殖群体遗传变异的微卫星分析
GENETIC VARIATION OF WILD AND CULTURED POPULATIONS OF CHINESE MITTEN CRAB ERIOCHEIR SINENSIS FROM THE YANGTZE, HUANGHE, AND LIAOHE RIVER BASINS USING MICROSATELLITE MARKER
文献类型:期刊文章
机构地区:[1]上海海洋大学水产种质资源发掘与利用教育部重点实验室,上海201306 [2]山西农业大学动物科技学院,太谷030801 [3]上海海洋大学上海市教委水产动物遗传育种协同创新中心,上海201306 [4]江苏省宿迁旭邦水产科技有限公司,泗洪223900
基 金:国家"863"计划项目;2012AA10A409-5号;科技部科技型中小企业技术创新项目;14C26213201214号;上海市科学技术委员会项目;13231203504号;13DZ2280500号;上海高校水产学一流学科建设项目;沪教科2012-62号
年 份:2015
卷 号:46
期 号:4
起止页码:958-968
语 种:中文
收录情况:BDHX、BDHX2014、CAB、CAS、CSA-PROQEUST、CSCD、CSCD2015_2016、IC、JST、PROQUEST、RCCSE、SCOPUS、WOS、ZGKJHX、ZR、核心刊
摘 要:我国中华绒螯蟹(以下简称河蟹)养殖主要集中在长江、黄河和辽河流域,经过多年的人工养殖、跨流域引种和增殖放流等活动可能会对其遗传特性造成一定的影响,因此本研究利用29个微卫星标记对3个水系的野生和养殖群体进行了遗传特征分析。结果表明:(1)6个群体均表现出较高的遗传杂合度水平(Ho=0.702—0.744),香农信息指数(I)显示6群体的遗传多样性水平依次为:长江野生>长江养殖>黄河野生>辽河养殖>黄河养殖>辽河野生。(2)分子方差分析(AMOVA)结果显示,来源于种群内个体间和个体内部的变异分别为14.02%和85.88%,群体间的遗传分化处于较低水平(FST<0.05);(3)瓶颈效应和遗传结构分析显示,所有群体近期均经历过有效种群的降低,且6种群内个体的遗传组成混杂。综上所述,三水系野生和养殖群体均具有较高的遗传多样性,长江和黄河野生群体的遗传多样性略高于养殖群体;三水系河蟹野生群体的遗传分化与地理距离具有一定的相关性,长江养殖群体、黄河野生及养殖群体间的遗传分化较小可能与其跨流域引种及养殖群体逃逸造成其种质混杂有关。
关 键 词:中华绒螯蟹 地理种群 微卫星 遗传多样性 种群结构
分 类 号:Q785]
参考文献:
正在载入数据...
二级参考文献:
正在载入数据...
耦合文献:
正在载入数据...
引证文献:
正在载入数据...
二级引证文献:
正在载入数据...
同被引文献:
正在载入数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