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录    注册    忘记密码

期刊文章详细信息

起诉程序的理论基础与制度前景    

The Theoretical Foundation and Institutional Future of Docketing Procedure

  

文献类型:期刊文章

作  者:段文波[1]

机构地区:[1]西南政法大学法学院

出  处:《中外法学》

基  金:国家社科基金西部项目<迈向制度理性的民事庭审阶段化构造研究>的阶段性成果之一

年  份:2015

卷  号:27

期  号:4

起止页码:879-902

语  种:中文

收录情况:BDHX、BDHX2014、CSSCI、CSSCI2014_2016、NSSD、RCCSE、RWSKHX、SKJJZZ、ZGKJHX、核心刊

摘  要:为解决"立案难"并保障当事人诉权,十八届四中全会提出以立案登记制取代立案审查制。民事诉讼是一个按阶段循序渐进的过程,其中既要考虑当事人与法官的权限配置关系,又要考虑诉的评价位阶原理。就权限配置而言,起诉程序大致可以分为登记簿制、事前审查制与期日制三种,其中期日制为大陆法系通用模型;根据诉的评价位阶理论,起诉制度之本质在于法官如何评价诉的成立要件。在期日制下,起诉由法院审查诉状之必要记载事项和有效送达诉状组成。若必要记载事项有所欠缺,立案庭得命令当事人补正、驳回诉状甚至裁定不予受理。藉此,法院与原告之间的关系由案件受理简化为诉状审查。从法系意识立场考察,我国民事起诉程序应当向着期日制方向发展。

关 键 词:立案审查制  诉的评价位阶  期日制  立案登记制  诉状审查  

分 类 号:D925.1]

参考文献:

正在载入数据...

二级参考文献:

正在载入数据...

耦合文献:

正在载入数据...

引证文献:

正在载入数据...

二级引证文献:

正在载入数据...

同被引文献:

正在载入数据...

版权所有©重庆科技学院 重庆维普资讯有限公司 渝B2-20050021-7
 渝公网安备 50019002500408号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