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录    注册    忘记密码

期刊文章详细信息

耕地保护优先序省际差异及跨区域财政转移机制--基于耕地生态足迹与生态服务价值的实证分析    

Provincial Differences in Priority of Cultivated Land Protection and Mechanism of Transregional Fiscal Transfer Payment:An Empirical Analysis Based on Ecological Footprint and Service Value

  

文献类型:期刊文章

作  者:曹瑞芬[1] 张安录[1] 万珂[2]

机构地区:[1]华中农业大学土地管理学院,湖北武汉430070 [2]武汉市土地整理储备中心城市发展分中心,湖北武汉430019

出  处:《中国人口·资源与环境》

基  金:教育部哲学社会科学研究重大课题攻关项目“建立城乡统一的建设用地市场研究”(编号:14JZD009);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国土空间管制下土地非均衡发展及空间外部性扩散机理与区域协调发展政策研究”(编号:71373095);湖北省高校优秀中青年科技创新团队(编号:T201012)

年  份:2015

卷  号:25

期  号:8

起止页码:34-42

语  种:中文

收录情况:BDHX、BDHX2014、CSCD、CSCD2015_2016、CSSCI、CSSCI2014_2016、JST、NSSD、RCCSE、RWSKHX、SCOPUS、ZGKJHX、核心刊

摘  要:耕地资源具有强烈的外部性,其所产生的生态效益在我国整个生态系统的维护中发挥着巨大的作用。然而,随着城镇化进程的不断加快,具有公共物品属性的耕地资源的保护形势越来越严峻,构建耕地保护经济补偿机制,调动耕地保护主体的积极性必须引起足够的重视。其中,补偿款的确定是构建耕地保护经济补偿机制的关键环节。本文以耕地生态承载力供需关系为切入点,采用生态足迹模型,并结合耕地保护经济补偿优先序,将我国31个省级行政单位划分为耕地赤字区、耕地平衡区、耕地盈余区,确定了耕地保护补偿面积;并在此基础上,以单位面积耕地的非市场价值为补偿标准,测算了各区域的耕地保护经济补偿转移支付额。结果表明:1全国共有6个耕地赤字区、7个耕地平衡区、18个耕地盈余区。26个支付区的支付款总计405.290亿元,其中,赤字量最大的上海市需要支付高达130.703亿元的补偿款;18个受偿区的受偿款总计207.286亿元,其中,盈余面积最大的黑龙江省可以获取高达28.737亿元的补偿款。3转移支付行为具有一定的现实可操作性,各支付区的支付额占当年地方财政收入的比例较低,约为1.5%-6.8%,均在政府可承受的范围之内。研究成果能为均衡我国各地区的发展提供依据,对于我国耕地保护的实施也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关 键 词:耕地保护 经济补偿 转移支付  生态足迹  生态服务价值 优先序

分 类 号:F301.21]

参考文献:

正在载入数据...

二级参考文献:

正在载入数据...

耦合文献:

正在载入数据...

引证文献:

正在载入数据...

二级引证文献:

正在载入数据...

同被引文献:

正在载入数据...

版权所有©重庆科技学院 重庆维普资讯有限公司 渝B2-20050021-7
 渝公网安备 50019002500408号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