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录    注册    忘记密码

期刊文章详细信息

金川—芦山—犍为剖面重力异常和地壳密度结构特征  ( EI收录)  

Bouguer gravity anomaly and crustal density structure in Jinchuan-Lushan-Qianwei profile

  

文献类型:期刊文章

作  者:杨光亮[1,2,3] 申重阳[1,2] 吴桂桔[1,2] 谈洪波[1,2] 石磊[4] 汪健[1,2] 张品[1,2] 王嘉沛[1,2]

机构地区:[1]中国地震局地震研究所(地震大地测量重点实验室),武汉430071 [2]中国地震局地壳应力研究所武汉科技创新基地,武汉430071 [3]中国科学院计算地球动力学重点实验室,北京100049 [4]中国地震局地球物理研究所,北京100081

出  处:《地球物理学报》

基  金:中国地震局行业重大专项(201308011);国家自然科学基金(41204014);中国地震局地震预测研究所基本科研业务费专项(2013IES010103)资助;科研院所基本科研业务费(中国地震局地震研究所所长基金)(IS201416141)资助

年  份:2015

卷  号:58

期  号:7

起止页码:2424-2435

语  种:中文

收录情况:AJ、BDHX、BDHX2014、CAS、CSA、CSA-PROQEUST、CSCD、CSCD2015_2016、EI、GEOBASE、GEOREFPREVIEWDATABASE、IC、INSPEC、JST、PA、RCCSE、SCIE、SCOPUS、WOS、ZGKJHX、核心刊

摘  要:重力剖面金川—芦山—犍穿越芦山震区,近垂直于龙门山断裂带南段,长约300km,测点距平均2.5km,采用高精度绝对重力控制下的相对重力联测与同址GPS三维坐标测量,获得了沿剖面的自由空气异常和布格重力异常,并对布格重力异常进行了剩余密度相关成像和密度分层结构正反演研究.结果表明,芦山地震所在的龙门山断裂带南段存在垂直断裂走向的宽广的巨型重力梯级带,重力变化达252×10^-5 m·s^-2以上(龙泉山以西),反映出四川盆地与松潘—甘孜地块地壳厚度陡变(约14.5km)性质;四川盆地与松潘—甘孜地块过渡区(龙门山断裂带与新津—成都—德阳断裂之间)存在(30~50)×10^-5 m·s^-2的剩余异常"凹陷",可能与上地壳低密度体、山前剥蚀与松散堆积和推覆体前缘较为破碎有关;剩余密度相关成像显示地壳密度呈现分段性特征,在芦山地震位置出现高低密度变化;地壳呈现三层结构,四川盆地上、中、下地壳底界面平缓,反映其稳定阻挡作用,而松潘—甘孜块体上、中、下地壳底界面明显往盆地逐步抬升,反映出青藏高原往东的强烈挤压作用;松潘—甘孜块体往东推覆变形主要集中在上地壳范围内,推覆深度随离龙门山断裂带愈近而越浅.本文通过对密度分布及结构特征的研究,分析了芦山地震及龙门山地区地壳构造背景和当前活动性的深部动力环境特征.

关 键 词:芦山地震  重力剖面  布格重力异常 地壳结构 龙门山断裂带

分 类 号:P312] P313[地球物理学类]

参考文献:

正在载入数据...

二级参考文献:

正在载入数据...

耦合文献:

正在载入数据...

引证文献:

正在载入数据...

二级引证文献:

正在载入数据...

同被引文献:

正在载入数据...

版权所有©重庆科技学院 重庆维普资讯有限公司 渝B2-20050021-7
 渝公网安备 50019002500408号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