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录    注册    忘记密码

期刊文章详细信息

中国生态用地研究:内涵、分类与时空格局    

Study of ecological land in China: conception,classification,and spatialtemporal pattern

  

文献类型:期刊文章

作  者:喻锋[1,3] 李晓波[1] 张丽君[1] 徐卫华[2] 符蓉[1] 王宏[3]

机构地区:[1]国土资源部信息中心,国土资源部国土资源战略研究重点实验室,北京100812 [2]中国科学院生态环境研究中心,城市与区域生态国家重点实验室,北京100085 [3]北京师范大学地表过程与资源生态国家重点实验室,资源学院,北京100875

出  处:《生态学报》

基  金:国土资源部软科学研究项目(201410);国土资源部国土资源战略研究重点实验室开放课题(KFS201304)

年  份:2015

卷  号:35

期  号:14

起止页码:4931-4943

语  种:中文

收录情况:AJ、BDHX、BDHX2014、CAS、CSA、CSA-PROQEUST、CSCD、CSCD2015_2016、GEOBASE、IC、JST、PROQUEST、RCCSE、SCOPUS、WOS、ZGKJHX、ZR、核心刊

摘  要:生态用地具有重要的生态系统服务功能,是衡量一个地区国土生态环境质量好坏的"晴雨表"。在综述生态用地概念内涵基础上,划分生态用地类型、构建生态用地分类体系,基于全国土地利用变更调查数据对我国生态用地开展评估。研究表明:(1)生态用地内涵在区域尺度上主要有"生态要素决定论"、"生态功能决定论"和"主体功能决定论"3种观点,生态功能主体性应作为界定生态用地的基本准则。(2)基于生态系统服务主体功能,生态用地分类体系包括湿地、森林、草地和其他生态土地4个一级类型、19个二级类型。其中,湿地、森林、草地可统称为基础性生态用地,其他生态土地为保全性生态用地。(3)2008年我国生态用地总量7.64×106km2,约占陆域国土面积的80%,其中基础性生态用地约为5.31×106km2;基础性生态用地总量和人均基础性生态用地面积在空间上均呈现出"东南低、西北高"的特点;2002年至2008年间,我国生态用地总量与基础性生态用地面积均呈逐年下降态势,年均分别减少0.55×104km2和0.18×104km2,部分地区生态安全状况不容忽视。

关 键 词:生态用地 分类  时空格局  

分 类 号:F301.2]

参考文献:

正在载入数据...

二级参考文献:

正在载入数据...

耦合文献:

正在载入数据...

引证文献:

正在载入数据...

二级引证文献:

正在载入数据...

同被引文献:

正在载入数据...

版权所有©重庆科技学院 重庆维普资讯有限公司 渝B2-20050021-7
 渝公网安备 50019002500408号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