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录    注册    忘记密码

期刊文章详细信息

秦岭造山带的东西向地壳速度结构特征    

Characteristics of crustal velocity structure along Qingling orogenic belt

  

文献类型:期刊文章

作  者:李英康[1] 高锐[2] 高建伟[1] 米胜信[1] 姚聿涛[1] 李文辉[2] 熊小松[2]

机构地区:[1]国土资源实物地质资料中心,燕郊065201 [2]中国地质科学院地质研究所,北京100037

出  处:《地球物理学进展》

基  金:国家地质调查项目(中央造山带与南北构造交汇区地壳深部调查)和深部探测技术与实验研究专项(深部探测技术与集成)(Sinoprobe-02)联合资助

年  份:2015

卷  号:30

期  号:3

起止页码:1056-1069

语  种:中文

收录情况:BDHX、BDHX2014、CSCD、CSCD2015_2016、JST、ZGKJHX、核心刊

摘  要:跨越东、西秦岭造山带的深地震叫深剖面沿近东一西向布设长约560km。沿测线采用6个1.5~2.0吨的爆炸震源激发地震波,使用260套数字地震仪接收,取得了较高质量的地震资料。通过资料分析扣处理,识别出沉积层及结晶基底的折射波(Pg)、上地壳底面的反射波(P2)、中地壳底面的反射波(P3)、下地壳内的反射波(P4)、莫霍面的反射波(Pro)乖首波(Pn)六个震相。采用地震动力学射线方法(seis88)得到的地壳速度结构表明:(1)在秦岭造山带内反射界面起伏剧烈,西部在略阳-勉县以西明显抬升,断差约3~4km。东部在旬阳-白河县以东呈斜坡状抬升,总体特征呈中间深,两侧浅的态势。东部的速度大于西部,速度差为0.02~0.05km/s。(2)上地壳在略阳-白河县段、中地壳在西乡东-白河县段的速度等值线明显起伏上隆,说明在深度25km之上的区域速度极不均匀,地表上略阳、西乡东对应于勉一略缝合带、犬巴山弧的位置。下地壳的速度等值线变化形态与反射界面形态基本一致。(3)莫霍面与地表高程呈镜像,深度为42~54km,地壳平均速度较大为6.44~6.48km/s。东、西秦岭的地壳厚度变化较大,分界位置大致在勉县一略阳和西乡东一石泉西。勉略带以西为西秦岭造山带,莫霍面深度为52~54km,最深处在略阳一勉县地区为54km。西乡东一石采西以东为东秦岭造山带,莫霍面深度为42~49km,西乡~石泉附近为49~49.5km,安康附近为44.7km,最浅处在十堰附近为42km.东、西秦岭造山带之间是扬子板块的北部边缘带,莫霍面深度为48~49km莫霍面整体形态呈现起伏的向西倾斜台阶式的增深特点,东西深度相差10~12km.(4)勉一略缝合带以西的地壳增厚,可能是由青藏高原隆升及向东北缘的扩张引起的。总之,沿秦岭造山带的东一西方向的地壳�

关 键 词:秦岭造山带 深地震测深 东西方向  地壳结构

分 类 号:P541] P315[地质学类;地质类]

参考文献:

正在载入数据...

二级参考文献:

正在载入数据...

耦合文献:

正在载入数据...

引证文献:

正在载入数据...

二级引证文献:

正在载入数据...

同被引文献:

正在载入数据...

版权所有©重庆科技学院 重庆维普资讯有限公司 渝B2-20050021-7
 渝公网安备 50019002500408号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