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章详细信息
长江中下游贵池李湾铜多金属矿区岩浆岩年代学及Hf同位素地球化学研究 ( EI收录 SCI收录)
Chronology and Hf isotopic study of igneous rocks in the Liwan Cu-polymetal deposit in Guichi along the Middle-Lower Yangtze River
文献类型:期刊文章
机构地区:[1]中国科学技术大学地球和空间科学学院,合肥230026 [2]武警黄金第七支队,烟台264004 [3]安徽省地勘局324地质队,池州247100 [4]中国科学院广州地球化学研究所矿物学与成矿学重点实验室,广州510640 [5]中国科学院青藏高原地球科学卓越创新中心,北京100101
基 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41173057;41090372;41372087);安徽省国土资源科技项目(2014-K-04)联合资助
年 份:2015
卷 号:31
期 号:7
起止页码:1943-1961
语 种:中文
收录情况:AJ、BDHX、BDHX2014、CAS、CSA-PROQEUST、CSCD、CSCD2015_2016、EI(收录号:20161302163041)、GEOBASE、GEOREFPREVIEWDATABASE、IC、JST、PROQUEST、RCCSE、SCI(收录号:WOS:000358550700012)、SCI-EXPANDED(收录号:WOS:000358550700012)、SCIE、SCOPUS、WOS、ZGKJHX、核心刊
摘 要:李湾铜多金属矿位于长江中下游成矿带安庆-贵池矿集区,与矿区岩浆岩有密切的成因联系,是一个典型的矽卡岩型矿床。该区侵入岩主要由钾长花岗岩、闪长岩等组成,总体上具有较高的总碱(K2O+Na2O)和K2O含量,低MgO、TiO 2和P2O5含量,富集大离子亲石元素(Rb、Th、U)和高场强元素(Zr、Hf、Nb和Y),亏损Ba、P、Ti,轻稀土富集、亏损重稀土等地球化学特征。通过对闪长岩和钾长花岗岩锆石U-Pb年代学研究表明,前者形成于123.4±2.4Ma,后者形成于122.6±1.3Ma,这与长江中下游125±5Ma岩浆活动及成矿事件一致。两者的锆石稀土元素配分均显示典型的轻稀土亏损、重稀土富集,Ce正异常、Eu负异常特征。前者相对后者锆石的Ce4+/Ce3+要高,其均值为345,显示其具有相对较高的氧逸度;锆石Ti温度计计算显示两者形成温度大体一致,为703~748℃范围内。同时钾长花岗岩锆石均具有均一的Hf同位素组成,εHf(t)均值为-4.7,二阶段模式年龄为1118~1356Ma,较高的εHf(t)值,指示源区可能有地幔物质的贡献。结合区域地质背景,我们认为该区闪长岩可能是板块后撤过程中残留的洋壳与地幔物质的混合,而附近的钾长花岗岩则是陆壳部分熔融与地幔混溶的结果,两者均位于太平洋板块125Ma前后俯冲后撤形成的拉张背景中。
关 键 词:铜多金属矿 李湾 锆石U-PB定年 HF同位素 长江中下游成矿带 太平洋板块俯冲
分 类 号:P588.121] P597.3[地质学类;地质类]
参考文献:
正在载入数据...
二级参考文献:
正在载入数据...
耦合文献:
正在载入数据...
引证文献:
正在载入数据...
二级引证文献:
正在载入数据...
同被引文献:
正在载入数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