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章详细信息
右江盆地构造和演化及对卡林型金矿床的控制作用
Structural Evolution of the Youjiang Basin and Its Controlling Effects on the Formation of Carlin-type Gold Deposits
文献类型:期刊文章
机构地区:[1]内生金属矿床成矿机制研究国家重点实验室(南京大学),南京大学地球科学与工程学院,南京210023 [2]东华理工大学地球科学学院,核资源与环境教育部重点实验室,南昌330013
基 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课题(41373044);教育部博士点基金课题(20130091130007);南京大学内生金属矿床成矿机制研究国家重点实验室自主课题(ZZKT-201308)联合资助
年 份:2015
卷 号:21
期 号:1
起止页码:1-14
语 种:中文
收录情况:AJ、BDHX、BDHX2014、CAS、CSCD、CSCD2015_2016、GEOREFPREVIEWDATABASE、JST、RCCSE、ZGKJHX、核心刊
摘 要:右江盆地,又称南盘江盆地,是我国重要的多金属矿床富集地,广泛发育有Au-As-Sb-Hg低温热液矿床,也是我国卡林型金矿大规模富集区之一。矿床地质特征表明,金矿床的形成明显受到构造的控制,因此,探讨盆地的构造演化对于深入研究卡林型金矿的形成具有重要意义。通过结合前人大量研究认为:右江盆地内主要发育有NW和NE向两组构造,NW及NE向的边界断裂对盆地的演化及火成岩的发育起到重要作用;金矿床在平面上均分布于右江盆地范围内,具有明显的岩性和构造控矿的特征;右江盆地形成及后续的构造演化可以分为六个阶段,即:早泥盆世中期滨浅海陆棚发育(D21),中泥盆世—中二叠世裂陷洋盆发育(D2-P2),中二叠世末—中三叠世洋盆消失及前陆盆地发育(P32-T2),晚三叠世—早侏罗世盆地消亡及碰撞后伸展(T3-J1),中侏罗世—早白垩世中期NE向挤压构造发育(J2-K21)和早白垩世晚期—古近纪局部伸展作用(K31-E);右江盆地内卡林型金矿的成矿期集中在前陆盆地发育结束而褶皱成山后,成矿过程与伸展环境密切相关。
关 键 词:右江盆地 南盘江盆地 卡林型金矿 构造演化
分 类 号:P618.51]
参考文献:
正在载入数据...
二级参考文献:
正在载入数据...
耦合文献:
正在载入数据...
引证文献:
正在载入数据...
二级引证文献:
正在载入数据...
同被引文献:
正在载入数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