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章详细信息
玉米果穗挥发物组成及其对亚洲玉米螟的电生理活性
Electroantennogram Response of Asian Corn Borer(Ostrinia furnacalis) to Volatiles from Corn Ear
文献类型:期刊文章
机构地区:[1]云南农业大学植物保护学院/农业生物多样性与病害控制教育部重点实验室/云南省农业生物多样性利用与保护重点实验室,云南昆明650201
基 金:973计划项目(2011CB100404);云南农业大学学生科技创新创业基金项目(2013ZK031)
年 份:2015
卷 号:28
期 号:3
起止页码:1088-1096
语 种:中文
收录情况:BDHX、BDHX2014、CAB、CSCD、CSCD_E2015_2016、JST、RCCSE、WOS、ZGKJHX、核心刊
摘 要:为了研究玉米果穗不同部位挥发物成分的差异及挥发物对亚洲玉米螟的电生理活性,采用顶空吸附法和气相色谱—质谱联用仪(GC-MS)提取并分析了玉米果穗不同部位(玉米须、玉米苞叶、玉米雌穗)挥发物,并通过触角电位技术测定了亚洲玉米螟对其中16种挥发物的电生理反应。结果表明,玉米果穗不同部位挥发物成分存在差异,玉米须、玉米苞叶、玉米雌穗分别有37、39和41种化合物,其中有22种化合物共同存在于3个部位,分别有8、9和5种化合物为玉米须、玉米苞叶和玉米雌穗中特有。玉米不同部位挥发物种类主要包括绿叶气味、芳香族化合物、萜类和脂肪族化合物(醛类、酮类、醇类、酯类和烃类),这些化合物的含量在玉米果穗不同部位之间存在着差异,均以萜类化合物的含量最高。亚洲玉米螟未交配雌雄蛾对测定的16种挥发物均可产生EAG反应,表现出醇类和酯类化合物>醛类(癸醛除外)和绿叶气味化合物>萜类和烃类化合物的总体反应趋势,未交配雄蛾的EAG反应值均显著高于未交配雌蛾,其中未交配雄蛾对2-庚醇的EAG反应相对值最大(168.20±17.54)%。本研究结果为进一步探明植物挥发物对亚洲玉米螟的行为影响奠定了基础。
关 键 词:玉米果穗 植物挥发物 亚洲玉米螟 触角电位反应
分 类 号:S435]
参考文献:
正在载入数据...
二级参考文献:
正在载入数据...
耦合文献:
正在载入数据...
引证文献:
正在载入数据...
二级引证文献:
正在载入数据...
同被引文献:
正在载入数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