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章详细信息
文献类型:期刊文章
机构地区:[1]温州医科大学口腔医学院·附属口腔医院口腔颌面外科,浙江325027
基 金:浙江省医药卫生科技计划(2012KYA127)
年 份:2015
卷 号:50
期 号:7
起止页码:399-402
语 种:中文
收录情况:BDHX、BDHX2014、CAS、CSCD、CSCD2015_2016、EMBASE、IC、JST、PUBMED、RCCSE、SCOPUS、ZGKJHX、核心刊
摘 要:目的探讨唑来膦酸对血管的损伤作用及导致颌骨坏死的可能机制。方法3-(4,5-二甲基噻唑。2)-2,5-二苯基四氮唑溴盐[3-(4,5-Dimethyhhiazol-2-y1)-2,5-diphenyltetrazolium bromide,MTTl法检测加入唑来膦酸后血管内皮细胞增殖活性的变化。最高浓度为5000x10~mol/L,进行3倍梯度稀释为2xlO~mol/L,对照组为0mol/L。通过细胞划痕实验观察唑来膦酸对血管内皮细胞迁移能力的影响。细胞黏附实验检测加入唑来膦酸后血管内皮细胞黏附能力的改变。根据MTT实验结果设计浓度分组为高浓度组(5000×10-7moUL)、中浓度组(555×10-7mol/L)、低浓度组(62×10-7mol/L)。结果MTT结果显示在唑来膦酸浓度为0、2×10-7,7×10-7,21×10-7,62×10-7,185×10-7,555×10-7,1667×10、5000×10-7mol/L时,细胞A值分别对应为0.09±0.03、0.82±0.05、0.71±0.06、0.66±0.03、0.64±0.04、0.47±0.04、0.51±0.05、0.35±0.04和0.34±0.11。划痕实验显示24h后细胞迁移距离逐渐减小,空白对照组(38.7±0.42)mm,低浓度组(35.8±4.17)mm,中浓度组(19.9±0.57)mm(P〈0.001),高浓度组(12.5±3.89)mm(P〈0.05),说明唑来膦酸抑制血管内皮细胞迁移能力。黏附实验结果显示对照组、低、中、高浓度组A值分别为1.14±0.18、0.95±0.13、0.81±0.11(P〈0.01)、0.67±0.19(P〈0.001)。实验组结果与对照组比较,当P值〈0.05时表明有统计学意义。结论唑来膦酸对血管内皮细胞的活性、迁移能力、黏附能力有影响,血管形成的障碍可能是引起二膦酸盐骨坏死的机制之一。
关 键 词:二膦酸盐类 骨坏死 血管内皮细胞
分 类 号:R96]
参考文献:
正在载入数据...
二级参考文献:
正在载入数据...
耦合文献:
正在载入数据...
引证文献:
正在载入数据...
二级引证文献:
正在载入数据...
同被引文献:
正在载入数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