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录    注册    忘记密码

期刊文章详细信息

两类厄尔尼诺事件发展年秋季印度洋海温异常特征对比    

Contrasting SST anomalies over the Indian Ocean between the two types of El Nino events during boreal autumn

  

文献类型:期刊文章

作  者:何珊珊[1,2] 张文君[2,3] 祁莉[2,3] 何金海[2]

机构地区:[1]广西壮族自治区气象台,南宁530022 [2]南京信息工程大学大气科学学院,气象灾害教育部重点实验室,南京210044 [3]南京信息工程大学气象灾害预报预警与评估协同创新中心,南京210044

出  处:《气象学报》

基  金:国家重点基础研究发展计划(973计划)项目(2012CB417403);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41005049);长江学者和创新团队发展计划资助项目(PCSIRT);江苏高校优势学科建设工程资助项目(PAPD);广西科学研究与技术开发计划项目(桂科攻1355010-4)

年  份:2015

卷  号:73

期  号:3

起止页码:515-528

语  种:中文

收录情况:BDHX、BDHX2014、CAS、CSCD、CSCD2015_2016、JST、RCCSE、ZGKJHX、核心刊

摘  要:基于1951—2010年逐月海气多要素观测资料,对比分析了两类厄尔尼诺事件发展年秋季印度洋的海温异常及大气响应特征,探讨了印度洋偶极子的发生与两类厄尔尼诺事件特征的可能联系。结果表明,两类厄尔尼诺事件的发展年均会出现印度洋偶极子,但出现的概率不同:大多数东部型厄尔尼诺事件都会伴有正位相印度洋偶极子发生;而仅一半的中部型厄尔尼诺事件期间会出现正位相印度洋偶极子的异常海温型,且强度较弱。从印度洋偶极子与两类厄尔尼诺事件的物理联系上看,东部型厄尔尼诺事件期间,印度洋偶极子的发生与其强度联系密切:印度洋偶极子发生在东部型厄尔尼诺事件较强期间,两者通过海洋大陆的异常强下沉运动及大范围负异常降水相联系;东部型厄尔尼诺事件偏弱时并无印度洋偶极子出现,海洋大陆异常下沉运动及负异常降水很弱。然而,中部型厄尔尼诺事件期间印度洋偶极子的发生与其强度并无显著的关系,而与太平洋高海温区的位置存在一定的可能联系:在有印度洋偶极子发生的中部型厄尔尼诺事件发展年秋季,热带太平洋异常高海温区的位置相对偏东,海洋大陆出现显著下沉运动和大范围负异常降水,热带东印度洋为大范围强异常东风控制;但无印度洋偶极子发生的中部型厄尔尼诺事件时,热带太平洋高海温区位置相对偏西,极弱的海洋大陆下沉支对热带印度洋异常海温作用非常有限。

关 键 词:两类厄尔尼诺事件  印度洋偶极子(IOD)  大气响应

分 类 号:P732[海洋科学类;海洋工程类]

参考文献:

正在载入数据...

二级参考文献:

正在载入数据...

耦合文献:

正在载入数据...

引证文献:

正在载入数据...

二级引证文献:

正在载入数据...

同被引文献:

正在载入数据...

版权所有©重庆科技学院 重庆维普资讯有限公司 渝B2-20050021-7
 渝公网安备 50019002500408号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