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录    注册    忘记密码

期刊文章详细信息

含油气盆地远距离成藏模式与主控因素    

Long-Distance Hydrocarbon Migration and Accumulation Models and Key Controls in Petroliferous Basin

  

文献类型:期刊文章

作  者:刘卫民[1] 陶柯宇[1] 高秀伟[2] 王明[2] 阿不都外里.热西提[3] 曹剑[1]

机构地区:[1]南京大学地球科学与工程学院,南京210023 [2]中石油新疆油田公司实验检测研究院,新疆克拉玛依834000 [3]中石油新疆油田公司勘探开发研究院,新疆克拉玛依834000

出  处:《地质论评》

基  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资助项目(编号41322017;41472100)的成果

年  份:2015

卷  号:61

期  号:3

起止页码:621-633

语  种:中文

收录情况:AJ、BDHX、BDHX2014、CAS、CSA-PROQEUST、CSCD、CSCD2015_2016、GEOREFPREVIEWDATABASE、JST、RCCSE、ZGKJHX、ZR、核心刊

摘  要:含油气盆地油气远距离(>100 km)运移成藏是一种重要的石油地质现象,改变了关于油气运聚通常需要近源的传统认识,故虽然比较少见、实例不多、研究较少,但对于拓展勘探领域却具有重要意义。因此为给勘探应用和基础理论研究提供参考,总结了这一比较少见且有些特殊油气地质现象的基本特征,重点是成藏模式与主控因素,并评述了有待深化的科学问题。结果表明,主要依据通道,可将成藏模式归纳为输导层—不整合和输导层—断层—不整合成藏两种;成藏主控因素有多个,包括古隆起或斜坡稳定发育作为背景、油气源充足作为基础、输导通道优质作为条件、保存良好作为关键;因此具体到某一含油气盆地,若存在这些有利成藏条件,即便是距离源区较远的圈闭,也不是勘探禁区,可以形成商业性油气藏;下步工作中有待深化的研究内容包括油气源对比与油气远距离运聚的确认、断裂和不整合的作用、原生和次生成藏、运聚动力等。油气的远距离运移成藏值得加以更多的勘探和研究重视。

关 键 词:油气运聚 成藏模式 输导体系 油藏地球化学 准噶尔盆地  

分 类 号:P618.13]

参考文献:

正在载入数据...

二级参考文献:

正在载入数据...

耦合文献:

正在载入数据...

引证文献:

正在载入数据...

二级引证文献:

正在载入数据...

同被引文献:

正在载入数据...

版权所有©重庆科技学院 重庆维普资讯有限公司 渝B2-20050021-7
 渝公网安备 50019002500408号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