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录    注册    忘记密码

期刊文章详细信息

江西相山铀矿田构造-岩浆演化及其成矿规律  ( EI收录)  

The tectono-magmatic evolution and metallogenic regularity of Xiangshan uranium ore-field in Jiangxi Province

  

文献类型:期刊文章

作  者:胡宝群[1] 邱林飞[2] 李满根[1] 孙占学[1] 吕古贤[3] 周义朋[1] 白丽红[1]

机构地区:[1]东华理工大学放射性地质与勘探技术国防重点学科实验室,江西抚州344000 [2]核工业北京地质研究院,北京100029 [3]中国地质科学院地质力学研究所,北京100081

出  处:《地学前缘》

基  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41472069;41172078;40862005);国家高技术研究发展计划"863"项目(2012AA061504);国家重点基础研究发展计划"973"项目(2012CB723101);科学技术部国际合作项目(2011DFR60830)

年  份:2015

卷  号:22

期  号:4

起止页码:29-36

语  种:中文

收录情况:AJ、BDHX、BDHX2014、CAS、CSA-PROQEUST、CSCD、CSCD2015_2016、EBSCO、EI(收录号:20153001050338)、GEOREFPREVIEWDATABASE、IC、JST、PROQUEST、RCCSE、SCOPUS、WOS、ZGKJHX、ZR、核心刊

摘  要:文中研究了相山铀矿田的构造、火山沉积及岩浆岩期后热液成矿作用,提出了矿田地质演化及其铀成矿规律等方面的一些新认识。从145 Ma以来,相山铀矿田的地质演化可划分为3个阶段和与之相对应的3套构造(主要为断裂)体系及2期成矿作用:(1)火山盆地和火山机构形成阶段,是铀成矿的奠基阶段;(2)东、西两部分差异抬升剥蚀阶段,形成的断裂走向总体为SN向,相对应的是早期铀成矿阶段;(3)红盆形成阶段,主要形成NE向断裂带,相对应是晚期铀成矿阶段。第2阶段的构造体系叠加改造第1阶段的构造体系而形成早期铀成矿作用。第3阶段的红盆构造体系对前2阶段构造体系的叠加改造而形成晚期铀成矿作用,晚期成矿作用的强度和规模都要超过早期成矿作用。这3套构造体系相交的降压空间,是找矿的有利部位。

关 键 词:成矿规律 矿田构造 构造-岩浆演化 铀矿床 相山  

分 类 号:P542]

参考文献:

正在载入数据...

二级参考文献:

正在载入数据...

耦合文献:

正在载入数据...

引证文献:

正在载入数据...

二级引证文献:

正在载入数据...

同被引文献:

正在载入数据...

版权所有©重庆科技学院 重庆维普资讯有限公司 渝B2-20050021-7
 渝公网安备 50019002500408号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