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录    注册    忘记密码

期刊文章详细信息

耕作方式与秸秆还田对土壤微生物数量、酶活性及作物产量的影响    

Effects of tillage and straw returning on microorganism quantity,enzyme activities in soils and grain yield

  

文献类型:期刊文章

作  者:赵亚丽[1,2,3] 郭海斌[1,4] 薛志伟[1] 穆心愿[1] 李潮海[1,2,3]

机构地区:[1]河南农业大学农学院,郑州450002 [2]河南粮食作物协同创新中心,郑州450002 [3]小麦玉米作物学国家重点实验室,郑州450002 [4]河南省驻马店市农业科学院,河南驻马店463000

出  处:《应用生态学报》

基  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31301261);农业部现代玉米产业技术体系项目(CARS-02-19);公益性行业(农业)科研专项(201203100)资助

年  份:2015

卷  号:26

期  号:6

起止页码:1785-1792

语  种:中文

收录情况:AJ、BDHX、BDHX2014、BIOSISPREVIEWS、CAS、CSCD、CSCD2015_2016、EMBASE、GEOBASE、IC、JST、PUBMED、RCCSE、SCOPUS、WOS、ZGKJHX、ZR、核心刊

摘  要:通过两年田间裂区设计试验,研究了不同土壤耕作方式(常规耕作、深耕、深松)与秸秆还田(秸秆还田、秸秆不还田)对冬小麦-夏玉米一年两熟农田土壤微生物数量、酶活性和作物产量的影响.结果表明:深松(耕)和秸秆还田不仅降低了土壤容重,提高了土壤有机碳含量,而且增加了土壤微生物数量、土壤酶活性和作物产量,且二者对夏玉米季的影响大于冬小麦季.与常规耕作+无秸秆还田相比,深耕+秸秆还田、深松+秸秆还田处理的20~30 cm土壤容重分别降低8.5%和6.6%,土壤有机碳含量分别提高14.8%和12.4%,土壤微生物数量、土壤酶活性分别提高45.9%、33.9%和34.1%、25.2%,作物产量分别提高18.0%和19.3%,且两处理间无显著差异.说明土壤深松(耕)结合秸秆还田有利于作物产量、土壤微生物数量和酶活性的提高.

关 键 词:土壤耕作 秸秆还田 微生物群体 酶活性 产量  

分 类 号:S154]

参考文献:

正在载入数据...

二级参考文献:

正在载入数据...

耦合文献:

正在载入数据...

引证文献:

正在载入数据...

二级引证文献:

正在载入数据...

同被引文献:

正在载入数据...

版权所有©重庆科技学院 重庆维普资讯有限公司 渝B2-20050021-7
 渝公网安备 50019002500408号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