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录    注册    忘记密码

期刊文章详细信息

气候变化和人类活动对辽河中上游径流变化的贡献    

The effect of climate change and human activities on the runoff in the upper and middle reaches of the Liaohe River,Inner Mongolia

  

文献类型:期刊文章

作  者:马龙[1] 刘廷玺[1] 马丽[2] 孙敏[3] 丁涛[3] 辛显华[3]

机构地区:[1]内蒙古农业大学水利与土木建筑工程学院,内蒙古呼和浩特010018 [2]巴彦淖尔市临河区水务局,内蒙古巴彦淖尔015000 [3]巴彦淖尔市水利水电勘测设计院,内蒙古巴彦淖尔015000

出  处:《冰川冻土》

基  金:内蒙古自治区自然科学基金项目(2014MS0407;2010BS0608);内蒙古自治区草原英才团队"半干旱地区影响水资源高效利用的水文过程及其调控技术创新人才团队";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50869005)资助

年  份:2015

卷  号:37

期  号:2

起止页码:470-479

语  种:中文

收录情况:BDHX、BDHX2014、CSA、CSA-PROQEUST、CSCD、CSCD2015_2016、GEOREFPREVIEWDATABASE、JST、PROQUEST、RCCSE、ZGKJHX、核心刊

摘  要:辽河中上游地区腹地是科尔沁沙地,河流径流是其重要补给源,研究径流及其变化原因对水资源合理开发利用、生态环境治理有重要的实践意义.以辽河中上游地区下洼、福山地、乌丹3个典型水文站点为基础,将气候变化归结为水热条件变化,通过改进的累积量斜率变化率比较法,定量分析径流变化、气候变化和人类活动对径流变化量的贡献.结果表明:径流量多年来呈减少趋势,随降水的增加而增加,随平均气温的升高而减少.径流量在2000年代最小,相对1990年代减少了45.89%-82.13%.径流突变点为1995年和1998年,1995-2010年(1999-2010年)与1957-1994年(1957-1998年)相比,下洼、福山地、乌丹站控制流域气候变化对径流减少的贡献率分别为41.57%、60.20%和36.76%,人类活动贡献率分别为58.43%、39.80%和63.24%.

关 键 词:气候变化 人类活动  径流 贡献率 辽河  

分 类 号:P343.9]

参考文献:

正在载入数据...

二级参考文献:

正在载入数据...

耦合文献:

正在载入数据...

引证文献:

正在载入数据...

二级引证文献:

正在载入数据...

同被引文献:

正在载入数据...

版权所有©重庆科技学院 重庆维普资讯有限公司 渝B2-20050021-7
 渝公网安备 50019002500408号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