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章详细信息
四川盆地震旦系灯影组古岩溶地貌恢复及意义 ( EI收录)
Restoration of paleokarst geomorphology of Sinian Dengying Formation in Sichuan Basin and its significance, SW China
文献类型:期刊文章
机构地区:[1]四川省天然气地质重点实验室 [2]西南石油大学地球科学与技术学院 [3]中国石油碳酸盐岩储集层重点实验室沉积与成藏分室 [4]油气藏地质及开发工程国家重点实验室 [5]中国石油西南油气田公司勘探开发研究院
基 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41402126);国家科技重大专项(2011ZX05004-005-03)
年 份:2015
卷 号:42
期 号:3
起止页码:283-293
语 种:中文
收录情况:AJ、BDHX、BDHX2014、CAS、CSA-PROQEUST、CSCD、CSCD2015_2016、EI(收录号:20152701006089)、GEOREFPREVIEWDATABASE、IC、JST、PA、RCCSE、SCI-EXPANDED(收录号:WOS:000356882500004)、SCIE、SCOPUS、WOS、ZGKJHX、核心刊
摘 要:应用川中高石梯地区新钻井资料,以及四川盆地及周缘150余条野外露头剖面资料和30余口钻井的地层划分及对比结果,结合区域地震资料,采用"印模法"恢复震旦系灯影组古岩溶地貌,并在此基础上研究其古地理格局及油气勘探意义。灯影组沉积期末四川盆地周缘为古陆/水下高地环抱,具体包括西部的康滇古陆、西北部的松潘古陆、北部的汉南古陆、东南和东北部的黔江—正安、镇巴及巫溪—建始水下高地。盆地向东南和东北分别接入江南盆地和古秦岭洋。在盆地内部,受南北向梓潼—筠连裂陷槽以及北东向阆中—通江、重庆—开县坳陷分隔的影响,南北向存在"三隆"(镇巴、川中、黔江—正安)"两坳"(阆中—通江、重庆—开县),而东西向被分隔为相对独立的两个古隆起体系:南北向的绵阳—乐山—西昌古隆起、近北东向的川中古隆起。灯影组古岩溶地貌控制了区内的古岩溶地貌格局,形成了岩溶高地、台地、斜坡、洼地和盆地5个二级岩溶地貌单元,其中岩溶台地和斜坡为岩溶型储集层发育区,为大型气田的形成提供了有利条件。
关 键 词:古地貌恢复 印模法 风化壳岩溶 岩溶储集层 古地理格局 震旦系灯影组 四川盆地
分 类 号:TE122.1]
参考文献:
正在载入数据...
二级参考文献:
正在载入数据...
耦合文献:
正在载入数据...
引证文献:
正在载入数据...
二级引证文献:
正在载入数据...
同被引文献:
正在载入数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