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章详细信息
草鱼与鲢、鲤不同混养模式系统的氮磷收支
Nitrogen and phosphorus budgets in grass carp, silver carp, and common carp culture systems
文献类型:期刊文章
机构地区:[1]中国海洋大学教育部海水养殖重点实验室,山东青岛266003 [2]山东省淡水水产研究所,山东济南250117
基 金:国家重点基础研究发展规划项目(2009CB118706);山东省自然科学基金项目(ZR2014CM042)
年 份:2015
卷 号:22
期 号:3
起止页码:450-459
语 种:中文
收录情况:AJ、BDHX、BDHX2014、CAB、CAS、CSA、CSA-PROQEUST、CSCD、CSCD2015_2016、IC、JST、PROQUEST、RCCSE、SCOPUS、WOS、ZGKJHX、ZR、核心刊
摘 要:采取陆基围隔实验法,选用草鱼(Ctenopharyngodon idellus)、鲢(Hypophythalmichthys molitrix)、鲤(Cyprinus carpio)研究不同养殖模式系统氮磷的收支。实验于2011年5月开始,10月结束,实验周期为6个月,每月定期采样,围隔面积为7 m×7 m。分别测定了草鱼单养(G组)、草鱼–鲢混养(GS组)、草鱼–鲤混养(GC组)、草鱼–鲢–鲤混养(GSC1,GSC2)系统氮磷的输入和输出,并分析了不同养殖模式水体和底泥氮磷的积累情况。主要实验结果为:(1)不同养殖模式下,饵料氮磷的输入是系统氮磷输入的主要途径,分别占总输入的85.54%~93.38%和82.60%~84.26%,其余为放养生物、降水和初始水层。(2)不同养殖模式下,系统氮的输出依次为养殖生物收获、底泥积累、水层积累、围隔布吸附和氨挥发,所占比例分别为62.80%~77.15%、15.19%~27.60%、5.04%~7.71%、1.54%~2.14%和0.22%~0.30%;系统磷的输出依次为底泥积累、水层积累、养殖生物收获、围隔布吸附,所占比例分别为76.46%~80.04%、13.04%~15.14%、4.09%~9.79%、0.71%~1.16%。(3)不同养殖模式下,底泥氮积累量GSC1组和GSC2组显著低于G组、GS组和GC组(P〈0.05),而磷积累量GSC1组和GSC2组显著低于G组和GS组(P〈0.05);水体氮磷积累量GSC2组显著低于G组(P〈0.05)。(4)系统氮磷利用率GSC2组显著高于G组、GC组和GSC1组(P〈0.05)。实验结果表明,GSC2组(草鱼0.38 ind/m2、鲢0.69 ind/m2和鲤0.55 ind/m2)能有效降低系统氮磷的积累,提高氮磷的利用率,是一种高效清洁的草鱼混养模式。
关 键 词:草鱼 鲢 鲤 混养系统 氮 磷 收支
分 类 号:S964]
参考文献:
正在载入数据...
二级参考文献:
正在载入数据...
耦合文献:
正在载入数据...
引证文献:
正在载入数据...
二级引证文献:
正在载入数据...
同被引文献:
正在载入数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