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录    注册    忘记密码

期刊文章详细信息

美国页岩油研究对我国的启示    

Enlightenments of American shale oil research towards China

  

文献类型:期刊文章

作  者:张廷山[1,2] 彭志[1,2] 杨巍[1,2] 马燕妮[1,2] 张洁[3]

机构地区:[1]西南石油大学油气藏地质与开发工程国家重点实验室,成都610500 [2]西南石油大学地球科学与技术学院,成都610500 [3]中国石油塔里木油田分公司开发事业部,新疆库尔勒841000

出  处:《岩性油气藏》

基  金:博士点基金优先发展领域"页岩微观储集空间发育特征及其对页岩气赋存富集的影响机理"(编号:20125121130001)资助

年  份:2015

卷  号:27

期  号:3

起止页码:1-10

语  种:中文

收录情况:BDHX、BDHX2014、CSCD、CSCD2015_2016、JST、PA、RCCSE、ZGKJHX、核心刊

摘  要:页岩油是指以游离态、吸附态及少量溶解态赋存于泥页岩层系中的原油,目前已在美国实现商业开采,而我国页岩油研究起步晚,相关基础理论研究还比较薄弱.在页岩油一般特征分析的基础上,结合近年来美国海相页岩油勘探开发实践,总结了国内外在页岩油形成条件、储层特征、成藏机理及评价方法等方面取得的进展和重要认识.对中国和美国页岩油发育特征的系统对比与分析结果表明:我国湖相暗色泥页岩分布广、厚度大、结构复杂,与砂质互层频繁;富有机质泥页岩发育较好,TOC质量分数一般大于2%,但成熟度普遍偏低(Ro为0.5%~1.2%);细粒碳酸盐和黏土矿物含量较高(质量分数大于50%),储集物性较差;页岩油成藏主要受生烃条件(特别是成熟度)和储集条件控制,而在断陷等构造强烈地区还受保存条件的影响;混合岩性型和裂缝型页岩油总体显示好,勘探潜力较大,基质型次之.建议在理论研究基础上,重点在页岩油赋存机理、微观孔隙结构、页岩油滞留成藏机理、构造保存条件、勘探评价体系和资源评价方法等方面展开研究,以期为我国页岩油勘探开发提供指导.

关 键 词:页岩油 储层特征 成藏条件 主控因素

分 类 号:TE132.2]

参考文献:

正在载入数据...

二级参考文献:

正在载入数据...

耦合文献:

正在载入数据...

引证文献:

正在载入数据...

二级引证文献:

正在载入数据...

同被引文献:

正在载入数据...

版权所有©重庆科技学院 重庆维普资讯有限公司 渝B2-20050021-7
 渝公网安备 50019002500408号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