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录    注册    忘记密码

期刊文章详细信息

滇池流域生态承载力及系统耦合效应剖析    

ANALYSIS OF ECOLOGICAL CARRYING CAPACITY AND ITS SYSTEM COUPLING EFFECT IN DIANCHI LAKE BASIN

  

文献类型:期刊文章

作  者:刘保强[1] 熊理然[1,2] 蒋梅英[1,3] 张磊[1]

机构地区:[1]云南师范大学旅游与地理科学学院,云南昆明650500 [2]云南师范大学国际学院,云南昆明650500 [3]云南师范大学中国西南对外开放与边疆安全研究中心,云南昆明650500

出  处:《长江流域资源与环境》

基  金:教育部人文社科研究青年基金项目(10YJCZH190);云南省应用基础研究计划项目(2010ZC075);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41361042);教育部人文社科研究青年基金项目(12YJCZH159);云南师范大学"优秀青年学者培养计划"项目;"边疆发展与地缘安全"云南省创新团队建设项目;"中国西南地缘环境与边疆发展云南省2011协同创新中心"建设项目;云南哲学社会科学创新团队(培育)(2014CXP02)

年  份:2015

卷  号:24

期  号:5

起止页码:868-875

语  种:中文

收录情况:AJ、BDHX、BDHX2014、CAS、CSA、CSA-PROQEUST、CSCD、CSCD2015_2016、CSSCI、CSSCI2014_2016、JST、NSSD、PROQUEST、RCCSE、RWSKHX、SCOPUS、WOS、ZGKJHX、ZR、核心刊

摘  要:利用ENVI4.8和Arcgis9.3软件对2001-2010年的遥感影像数据进行处理和分析,计算得出各年份的生态承载力。结合相关年份的社会经济数据,同时根据滇池流域的实际情况提取18个分析指标,运用相关分析和回归分析方法,对滇池流域生态承载力以及其与生态环境系统、资源环境系统、社会经济系统3个子系统要素的耦合关系进行分析。结果表明:(1)2001-2010年滇池流域的总生态承载力和人均生态承载力呈快速下降趋势,降幅达37.3%;耕地生态承载力呈下降趋势最明显,下降幅度达52.61%,但建设用地的生态承载力上升幅度达27.08%。(2)滇池流域生态承载力与三大系统要素相关性较好,其耦合形态呈"J"、"L"型、"U"型和倒置的"S"型等。(3)对耦合形态的形成机理进行分析,其结果表明:城镇化、社会经济的发展以及流域内粗放型的经济增长方式对形成这种耦合形态的影响较大。

关 键 词:生态承载力 耦合  形成机理  滇池流域

分 类 号:X24]

参考文献:

正在载入数据...

二级参考文献:

正在载入数据...

耦合文献:

正在载入数据...

引证文献:

正在载入数据...

二级引证文献:

正在载入数据...

同被引文献:

正在载入数据...

版权所有©重庆科技学院 重庆维普资讯有限公司 渝B2-20050021-7
 渝公网安备 50019002500408号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