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章详细信息
文献类型:期刊文章
机构地区:[1]郑州大学交通运输工程系,河南郑州450002 [2]浙江省地震局,浙江杭州310013 [3]浙江大学岩土工程研究所,浙江杭州310027
基 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51008286;51278467);河南省高校科技创新人才支持计划(14HASTIT050)
年 份:2015
卷 号:37
期 号:1
起止页码:88-93
语 种:中文
收录情况:BDHX、BDHX2014、CSCD、CSCD2015_2016、JST、ZGKJHX、核心刊
摘 要:人工振动作为一种新形式的环境污染,被列为世界七大环境公害之一。各种形式的人工振动都涉及弹性波的产生和传播,在既有振源与保护区之间设立屏障来切断弹性波的传播路径,衰减振动能量,降低振动幅度,是目前国际上普通采用的隔振措施。屏障按几何构造可分为两类:连续屏障和非连续屏障。对国内外两类屏障的隔振理论和试验研究进行简述,得出的结论为:(1)连续屏障隔振效果好,但对于低频振源,屏障的深度需达到十几米以上(近似于R波的半波长),在软土和高地下水位地区的工程造价非常高,施工难度也非常大;(2)非连续屏障施工方便,不受深度和场地的限制,不需要进行额外的支护和维护,多排非连续屏障具有更广泛的应用前景。今后应注重和加强多排非连续屏障隔振的三维理论分析和吸振新材料的试验研究。
关 键 词:人工振动 被动隔振 连续屏障 非连续屏障
分 类 号:TU435]
参考文献:
正在载入数据...
二级参考文献:
正在载入数据...
耦合文献:
正在载入数据...
引证文献:
正在载入数据...
二级引证文献:
正在载入数据...
同被引文献:
正在载入数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