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章详细信息
白垩纪松辽盆地:从火山裂谷到陆内拗陷的动力学环境 ( EI收录)
The Cretaceous Songliao Basin:Dynamic background from volcanic rift to interior sag basin
文献类型:期刊文章
机构地区:[1]吉林大学地球科学学院,吉林长春130061 [2]大庆油田有限责任公司勘探开发研究院,黑龙江大庆163712 [3]吉林大学古生物学与地层学研究中心,吉林长春130026
基 金:国家重点基础研究发展计划"973"项目(2012CB822000);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41202072)
年 份:2015
卷 号:22
期 号:3
起止页码:99-117
语 种:中文
收录情况:AJ、BDHX、BDHX2014、CAS、CSA-PROQEUST、CSCD、CSCD2015_2016、EBSCO、EI(收录号:20152300924975)、GEOREFPREVIEWDATABASE、IC、JST、PROQUEST、RCCSE、SCOPUS、WOS、ZGKJHX、ZR、核心刊
摘 要:基于科探井等新成果,从全球构造-盆地分类和松辽盆地成因类型综述入手,通过区域构造背景和盆地构造-充填特征分析,研究松辽盆地类型、构造演化和地球动力学。松辽盆地位于蒙古—华北板块东北部边缘带,其北部通过蒙古—鄂霍茨克缝合带与西伯利亚板块相连,东部通过锡霍特—阿林构造带与太平洋板块相连。其形成演化受这两个活动陆缘带的影响。营城组和嫩江组顶部的2个区域性不整合面把松辽盆地分成3个构造层:断陷层(火石岭组—营城组)、拗陷层(登娄库组—嫩江组)和反转层(四方台组—依安组)。前者属火山裂谷盆地,后两者为陆内拗陷盆地。断陷期150~110 Ma,在北部与东部两个活动陆缘带共同作用下,板块重组导致区域性伸展和大规模裂陷,形成同裂谷期火山-沉积序列。后裂谷期110~79.1 Ma沉积,是火山期后热沉降与区域走滑拉分沉降叠加的结果,其沉降速率高沉积厚度大,因此形成大规模烃源岩沉积。挤压反转期79.1~40 Ma,表现为沉积沉降中心向西北迁移和盆地逐渐萎缩消亡,是白垩纪中期至中始新世太平洋板块向欧亚大陆边缘近于正向俯冲、区域挤压的结果。
关 键 词:晚中生代松辽盆地 火山裂谷陆内拗陷 华北西伯利亚太平洋板块 西拉木伦河—蒙古—鄂霍茨克—锡霍特—阿林缝合带
分 类 号:P534.53] P547[地质学类;地质类]
参考文献:
正在载入数据...
二级参考文献:
正在载入数据...
耦合文献:
正在载入数据...
引证文献:
正在载入数据...
二级引证文献:
正在载入数据...
同被引文献:
正在载入数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