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录    注册    忘记密码

期刊文章详细信息

海南霸王岭陆均松空间分布格局及其与微生境异质性的关系    

The relationships between microhabitat heterogeneity and the spatial distribution of Dacrydium pectinatum in Bawangling,Hainan Island

  

文献类型:期刊文章

作  者:李肇晨[1] 罗微[2] 陈永富[3] 洪小江[4] 韩文涛[4] 李小成[4]

机构地区:[1]海南大学农学院,海口570228 [2]中国热带农业科学研究院橡胶研究所,儋州571737 [3]中国林业科学研究院资源信息研究所,北京100091 [4]海南霸王岭国家级自然保护区管理局,昌江572722

出  处:《生态学报》

基  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31270678)

年  份:2015

卷  号:35

期  号:8

起止页码:2545-2554

语  种:中文

收录情况:AJ、BDHX、BDHX2014、CAS、CSA、CSA-PROQEUST、CSCD、CSCD2015_2016、GEOBASE、IC、JST、PROQUEST、RCCSE、SCOPUS、WOS、ZGKJHX、ZR、核心刊

摘  要:应用地统计学及限制性排序分析方法,对海南霸王岭陆均松(Dacrydium pectinatum)幼苗、幼树、成树及其微生境因子的空间分布特征进行分析。结果表明:1)陆均松不同生活史阶段空间分布格局存在明显差异,幼苗阶段表现为聚集性分布,具有显著的空间自相关结构,聚集强度随年龄增长呈逐渐减弱趋势;2)RDA分析表明,陆均松空间分布格局与微生境因子的关系在不同生活史阶段存在差异,生境过滤的影响会随着生活史阶段的不同而有所差别;3)微生境变量对陆均松幼苗、幼树、成树空间变异的总解释量分别为78.4%、41.2%、33.6%,微生境因素对陆均松分布的限制作用主要集中在幼苗阶段;4)在大尺度条件下,PCNM变量与微生境变量具有较大的共同解释量(22.2%),存在典型的"诱导空间变差"现象,微生境变量空间变化引起响应变量即陆均松幼苗、幼树、成树的分布产生类似的空间结构。研究结果证实了微生境因子与不同生活史阶段陆均松分布的关联性,为深入理解陆均松种群维持机制、空间分布格局、更新动态与生境的关系提供科学依据。

关 键 词:半方差函数 空间自相关 微生境 变差分解  

分 类 号:S718.5[林学类]

参考文献:

正在载入数据...

二级参考文献:

正在载入数据...

耦合文献:

正在载入数据...

引证文献:

正在载入数据...

二级引证文献:

正在载入数据...

同被引文献:

正在载入数据...

版权所有©重庆科技学院 重庆维普资讯有限公司 渝B2-20050021-7
 渝公网安备 50019002500408号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