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录    注册    忘记密码

期刊文章详细信息

多涅茨尾孢虫ITS-5.8S rDNA的种群地理学研究    

Population Geography of Henneguya doneci Base on ITS-5.8S rDNA

  

文献类型:期刊文章

作  者:高永杰[1] 杨承忠[1] 赵元莙[1]

机构地区:[1]重庆师范大学生命科学学院动物生物学重庆市重点实验室,重庆401331

出  处:《重庆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基  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No.31172068;No.31471980);重庆市科委项目(No.CSTC2010CA1010;No.CSTC2014JCYJA80014);重庆市教育委员会科学技术研究项目(No.KJ1400502);重庆师范大学博士启动基金项目(No.14XLB006)

年  份:2015

卷  号:32

期  号:3

起止页码:48-53

语  种:中文

收录情况:BDHX、BDHX2014、CAB、CAS、CSCD、CSCD_E2015_2016、DOAJ、IC、JST、RCCSE、WOS、ZGKJHX、ZMATH、ZR、核心刊

摘  要:利用ITS-5.8SrDNA为分子标记研究了采自重庆市大竹林、两路、磁器口和江西省鄱阳湖的多涅茨尾孢虫(Henneguya doneci)种群地理变异情况。通过系统发育、遗传距离、变异位点和AT含量分析,结果显示:重庆磁器口种群是所有种群中变异最大的种群,也是最原始的种群;江西鄱阳湖种群与重庆大竹林种群1和重庆两路种群有较近的亲缘关系;重庆大竹林1种群与重庆两路种群间无差异;ITS-5.8SrDNA各基因片段中,ITS-1和ITS-2的AT含量最高,也是在种群间变异最大的基因,而5.8SrDNA则相对保守。研究提示:江西鄱阳湖种群可能由重庆种群通过人为因素引入;重庆磁器口种群极可能是一个外来种群;重庆大竹林1种群与重庆两路种群间可能存在较频繁的基因交流;ITS-1和ITS-2是粘孢子虫种群水平分析中较理想的分子标记,5.8SrDNA则相对较为保守,在遗传分析中并不能较好地反映种群水平的变异情况。

关 键 词:多涅茨尾孢虫(Henneguya  doneci)  ITS-5.8SrDNA  地理变异

分 类 号:Q958.9]

参考文献:

正在载入数据...

二级参考文献:

正在载入数据...

耦合文献:

正在载入数据...

引证文献:

正在载入数据...

二级引证文献:

正在载入数据...

同被引文献:

正在载入数据...

版权所有©重庆科技学院 重庆维普资讯有限公司 渝B2-20050021-7
 渝公网安备 50019002500408号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中心